本技術涉及鋁型材加工,尤其是涉及一種雙牽引循環輔助裝置。
背景技術:
1、型材加工設備在工業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建筑、汽車和航空航天等領域。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型材的輸送與裁切工藝逐漸向高效化、精確化方向發展。
2、目前,在相關技術中,為實現型材的高效輸送與精確裁切,通常采用單一牽引機構配合固定夾持裝置完成型材的輸送與定位,隨后由固定設置的裁切機構進行裁切。
3、然而,上述常規手段在裁切過程中,由于牽引機構靠近裁切機構后存在一定的速度,對于固定設置的裁切機構而言,牽引機構不易實現可靠、快速的停止以進行裁切,牽引機構與裁切機構之間的協調性不足,容易導致型材在裁切點附近發生意外的位移或變形,進而影響裁切精度。
4、上述相關技術中,存在有型材裁切精度不足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改善型材裁切精度不足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雙牽引循環輔助裝置。
2、本技術提供的雙牽引循環輔助裝置,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3、一種雙牽引循環輔助裝置,包括:輸送機構,用于輸送型材;裁切機構,所述裁切機構設于所述輸送機構的一側,所述裁切機構用于裁切型材;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均設于所述輸送機構的另一側并往復移動,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均用于夾持并牽引型材,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交替牽引;緩沖機構,所述緩沖機構包括第一緩沖組件和第二緩沖組件,所述第一緩沖組件設于所述裁切機構,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均設有所述第二緩沖組件,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向所述裁切機構靠近時,所述第一緩沖組件和所述第二緩沖組件相互配合,使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和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在距離所述裁切機構預設距離處受到阻力,并夾緊型材。
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實現了型材的高效輸送、精準裁切及穩定牽引。輸送機構能夠平穩輸送型材,確保加工過程的連續性;裁切機構設置于輸送機構一側,便于對型材進行精確裁切操作;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交替牽引型材,提高了工作效率;緩沖機構通過第一緩沖組件與第二緩沖組件的配合,在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接近裁切機構時提供阻力,從而保證型材在裁切前被進一步牢固夾緊,有效提升了裁切精度和安全性。
5、可選地,所述裁切機構包括裁切支撐件、裁切驅動件、裁切絲杠、裁切導向件、裁切滑動件和用于裁切型材的裁切組件,所述裁切支撐件的一端設于所述輸送機構的一側,所述裁切驅動件、所述裁切絲杠和所述裁切導向件均設于所述裁切支撐件上,所述裁切絲杠與所述裁切導向件平行,所述裁切滑動件螺接于所述裁切絲杠,且所述裁切滑動件滑動連接所述裁切導向件,所述裁切組件設于所述裁切滑動件,使所述裁切組件沿垂直于型材輸送方向的裁切方向往復移動。
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裁切機構能夠實現對型材的精準裁切。具體而言,裁切支撐件為整個裁切機構提供了穩定的安裝基礎,裁切驅動件驅動裁切絲杠轉動,配合裁切導向件的導向作用,使得裁切滑動件能夠沿裁切方向穩定移動,從而帶動裁切組件實現對型材的精確裁切操作,有效提高了裁切過程的穩定性和精度,同時確保了裁切動作的順暢進行。
7、可選地,所述第一牽引機構包括第一驅動組件、第一牽引滑塊、第一旋轉件、第一伸縮件、第一伸長件、第一承載板和第一夾持組件,所述第一驅動組件設于所述輸送機構的一側,所述第一牽引滑塊傳動連接所述第一驅動組件,使所述第一牽引滑塊沿型材輸送方向往復移動,所述第一旋轉件的固定端設于所述第一牽引滑塊上,所述第一伸縮件的固定端設于所述第一旋轉件的旋轉端,所述第一伸縮件的伸縮端豎直延伸且連接水平延伸的所述第一伸長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伸長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夾持組件,所述第一承載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旋轉件的旋轉端,所述第一承載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夾持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夾持組件與所述第一承載板配合,用于夾持型材。
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牽引機構能夠實現對型材的穩定夾持和精準牽引。第一驅動組件驅動第一牽引滑塊沿型材輸送方向往復移動,為型材的輸送提供動力;第一旋轉件與第一伸縮件的配合,使第一夾持組件能夠靈活調整位置,確保夾持操作的準確性;第一承載板與第一夾持組件相互配合,形成穩定的夾持結構,有效防止型材在輸送過程中發生偏移或滑動;第一旋轉件能帶動第一承載板和第一夾持組件轉動,從而在回程時避讓第二牽引機構。
9、可選地,所述第二牽引機構包括第二驅動組件、第二牽引滑塊、第二旋轉件、第二伸縮件、第二伸長件、第二承載板和第二夾持組件,所述第二驅動組件設于所述第一驅動組件遠離所述輸送機構的一側,所述第二牽引滑塊傳動連接所述第二驅動組件,使所述第二牽引滑塊沿型材輸送方向往復移動,所述第二旋轉件的固定端設于所述第二牽引滑塊上,所述第二伸縮件的固定端設于所述第二旋轉件的旋轉端,所述第二伸縮件的伸縮端豎直延伸且連接水平延伸的所述第二伸長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伸長件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二夾持組件,所述第二伸長件的長度大于所述第一伸長件的長度,所述第二承載板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旋轉件的旋轉端,所述第二承載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夾持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夾持組件與所述第二承載板配合,用于夾持型材。
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牽引機構能夠實現對型材的穩定夾持和精確牽引。第二驅動組件與第二牽引滑塊的配合,使第二牽引滑塊沿型材輸送方向往復移動,確保了型材在輸送過程中的精準定位和連續性;第二旋轉件和第二伸縮件的設置,實現了第二夾持組件在空間上的靈活調整,適應不同尺寸和形狀的型材,提高了裝置的通用性和操作靈活性;第二伸長件長度大于第一伸長件的設計,避免對第一牽引機構造成干涉,使第一牽引機構能從第二伸長件下方穿過;第二承載板與第二夾持組件的配合,為型材提供了可靠的支撐和夾持,保證了加工質量。
11、可選地,所述第一承載板上端面的兩側設有上導向斜面,兩個所述上導向斜面相對設置,使所述第一承載板上端形成上容納槽,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包括支撐板和夾持本體,所述支撐板連接所述第一伸長件,所述夾持本體連接所述支撐板的下側,所述夾持本體下端面設有下導向斜面,兩個所述下導向斜面相背離設置,使所述夾持本體的下端形成下容納槽,所述下導向斜面與所述上導向斜面滑動配合,所述下容納槽的最大長度小于所述上容納槽的最大長度,所述下容納槽的最小長度大于或等于型材的寬度。
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承載板上設置的上導向斜面形成上容納槽,第一夾持組件的夾持本體下端設置的下導向斜面形成下容納槽,上下導向斜面滑動配合,使得夾持本體與第一承載板易于可靠配合,同時下容納槽的寬度設計既確保型材被穩固夾持,又便于適用于不同寬度的型材。
13、可選地,所述第一緩沖組件包括緩沖支撐件和緩沖傾斜件,所述緩沖支撐件設于所述裁切支撐件,沿型材輸送方向,所述緩沖支撐件設于所述裁切組件的后端,所述緩沖傾斜件連接所述緩沖支撐件,沿所述型材輸送方向,所述緩沖傾斜件沿豎直方向的厚度不斷增加。
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緩沖組件中的緩沖支撐件和緩沖傾斜件能夠有效配合裁切機構工作。緩沖支撐件設置在裁切組件后端,為緩沖傾斜件提供穩定支撐,而緩沖傾斜件沿型材輸送方向厚度不斷增加的設計,使得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在接近裁切機構時,能夠逐步受到阻力,從而實現平穩減速并精準定位在預設距離處,確保型材夾持的穩定性,避免突然停止造成型材偏移或因突然受力導致的型材損傷或位置偏差。
15、可選地,所述第二緩沖組件包括擺動板、第一復位件、推動件、第二復位件、導向板、頂推件和下壓板,所述擺動板設于所述支撐板的上方,所述擺動板的第一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板,所述擺動板的第二端與所述支撐板豎直間隔設置,所述擺動板用于與所述緩沖傾斜件配合,使所述緩沖傾斜件能帶動所述擺動板的第二端擺動,所述第一復位件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支撐板和所述擺動板,所述推動件的上端連接所述擺動板的第二端,所述推動件的下端連接所述第二復位件的上端,所述推動件滑動穿設于所述支撐板,所述第二復位件的下端連接所述導向板,所述導向板與所述夾持本體滑動連接,所述頂推件的固定端連接所述導向板,所述頂推件的伸縮端連接所述下壓板,所述頂推件的伸縮端豎直伸縮,所述夾持本體的下端設有滑動槽,所述滑動槽連通所述下容納槽,所述頂推件的固定端滑動連接所述滑動槽,所述下壓板與所述滑動槽側壁滑動連接。
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在向裁切機構靠近時,擺動板與緩沖傾斜件相互配合,使得擺動板發生轉動,從而拉動推動件向下移動。推動件的下移壓縮第二復位件并帶動導向板動作,導向板與夾持本體滑動連接,進一步將力傳遞至頂推件。頂推件帶動下壓板沿滑動槽滑動,實現對型材的夾緊。第一復位件為擺動板提供復位作用,使擺動板的第二端能在不受緩沖傾斜件下壓作用時上移復位;該結構能夠有效提高夾持的穩定性和精度,同時通過緩沖傾斜件的作用,避免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快速撞擊裁切機構的問題,減少設備磨損,延長使用壽命。
17、可選地,所述第一夾持組件和所述第二夾持組件的結構相同,所述第一承載板和所述第二承載板的結構相同。
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夾持組件和第二夾持組件結構相同,能夠確保兩者在夾持型材時具有相同的性能和精度,從而提高夾持的穩定性與一致性。第一承載板和第二承載板結構相同,使得兩者在支撐型材時受力均勻,避免因結構差異導致的受力不均問題,進一步提升了裝置的整體可靠性。此外,相同結構的設計還便于生產和維護,降低了制造成本和裝配復雜度。
19、可選地,所述裁切組件包括裁切支撐架、裁切帶動件和裁切刀,所述裁切支撐架和所述裁切帶動件均設于所述裁切滑動件,所述裁切刀轉動連接于所述裁切支撐架,所述裁切帶動件的輸出端傳動連接所述裁切刀。
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裁切組件能夠實現對型材的精準裁切。裁切支撐架為裁切刀提供穩定的安裝基礎,確保裁切過程中結構的穩定性;裁切帶動件通過傳動連接裁切刀,能夠精確控制裁切刀的轉動,從而實現對型材的高效、準確裁切。
21、可選地,所述輸送機構包括輸送支架和若干個輸送組件,所述輸送組件包括連接件、彈性件、拉動件和輸送輥,若干個所述輸送組件沿型材輸送方向間隔分布于所述輸送支架,所述連接件的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輸送支架,所述連接件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輸送輥,所述彈性件和所述拉動件分設于所述輸送輥軸線的兩側,所述彈性件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連接件,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連接所述輸送支架,所述拉動件的第一端與所述連接件配合,所述拉動件的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輸送支架。
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輸送機構能夠實現對型材的穩定輸送。通過彈性件和拉動件的配合,連接件可以在輸送過程中保持適當的張力,確保輸送輥與型材之間的摩擦力適中,從而避免型材在輸送過程中發生打滑或卡頓現象;輸送組件間隔分布于輸送支架上,使得整個輸送機構能夠在較長的輸送距離內均勻支撐型材,提高輸送的平穩性和可靠性;連接件的兩端分別與輸送支架和輸送輥配合,這種結構設計能夠適應型材輸送過程中所需的位移和角度變化,進一步增強輸送的可靠性。
23、綜上所述,本技術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24、通過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的交替牽引,并通過第一緩沖組件與第二緩沖組件相互配合,在第一牽引機構和第二牽引機構接近裁切機構時提供阻力,確保型材被夾緊,從而增強裁切過程中的穩定性,同時能有效緩解型材在裁切點附近由于突然停止造成的意外位移或變形,顯著提高了裁切精度與產品質量;雙牽引機構的設計實現了連續作業,結合裁切機構的精確控制,大幅提升了型材加工的效率與自動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