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97都市激情,久久91网,亚洲天堂最新,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九色,亚洲午夜精品一本二本,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蜜桃,av一道本

送風裝置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648868閱讀:459來源:國知局
送風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一種在設有自動擺頭機構的同時能實現省空間的送風裝置。通過使外殼(20)繞配置于風扇電機(12)的后方的大致水平方向的轉動軸(10)轉動,從而進行上下方向的擺頭。由此,能將包括驅動轉動軸(10)的電機等的擺頭機構部(30)收納于外殼(20)內部,與在外殼的外側設置擺頭機構的情況比較能實現省空間。另外,能降低外殼支撐部的高度,能在送風時形成穩定的姿態。
【專利說明】
送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能向上下方向擺頭的送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送風裝置所具備的葉輪(風扇)被風扇保護罩覆蓋。特別是,在構成為循環器的送風裝置中,一般是在具有作為風扇保護罩的功能的一個外殼內收納有風扇和風扇驅動電機(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另外,現有的循環器多數構成為:利用左右一對支撐部件轉動自如地支撐收納風扇和風扇驅動電機的外殼的外周面,由此能在上下方向調節送風角度。
_4] 現有技術文獻_5] 專利文獻
[0006]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登錄第3104900號公報

【發明內容】

_7]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8]循環器在室內使用,優選的是節省空間。但是,在如上述的現有的循環器中,因為在外殼的外周面設有支撐部件,所以在要利用電機等驅動裝置設置自動擺頭機構的情況下,需要在外殼外周面的更外側設置驅動裝置,存在難以實現節省空間的問題。
[0009]本發明是鑒于這樣的情況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設有自動擺頭機構并且能實現省空間的送風裝置。
[0010]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1]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具備:風扇電機;風扇,其安裝于上述風扇電機的輸出軸;夕卜殼,其具有風扇保護罩部和電機殼部,上述風扇保護罩部覆蓋上述風扇,上述電機殼部配置于上述風扇保護罩部的后方,收納上述風扇電機;轉動軸,其支撐上述電機殼部,使上述電機殼部能向上下方向轉動;以及擺頭電機,其設于上述電機殼部,使上述電機殼部向上下方向轉動。
[0012]另外,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分別將上述風扇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前方,將上述擺頭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下方。
[0013]通過這樣,能抑制比上述轉動軸靠后方的電機殼部的長度,能使電機殼部緊湊。另夕卜,能降低電機殼部的重心。
[0014]另外,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分別將上述風扇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前方,將上述擺頭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上方。
[0015]通過這樣,能抑制比上述轉動軸靠后方的電機殼部的長度,能使電機殼部緊湊。
[0016]在本發明中,能將使外殼轉動的驅動部收納于外殼內部,不必在外殼的外側設置驅動裝置,因此可實現裝置整體的省空間。
[0017]另外,在本發明中,因為能縮短比轉動軸靠后的外殼的長度,所以能降低外殼支撐部的高度,能使送風時的姿態穩定。
[0018]發明效果
[0019]根據本發明,在設置自動擺頭機構的同時能實現省空間。
[0020]另外,根據本發明,可抑制電機殼部的長度,所以在外殼向上方轉動時,由于縮短了長度而在與外殼支撐部之間產生余隙。因此,能降低外殼支撐部的高度,能在送風時或者外殼轉動時提高裝置整體的姿態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發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的正視圖。
[0022]圖2是圖1的送風裝置的側視圖。
[0023]圖3是圖1的III 一 III線的截面圖。
[0024]圖4是表示送風方向為向上的情況下的送風裝置的正視圖。
[0025]圖5是表示送風方向為向上的情況下的送風裝置的側視圖。
[0026]圖6是圖4的VI — VI線的截面圖。
[0027]圖7是表示限制外殼的轉動范圍的限制單元的構成的示意圖。
[0028]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送風裝置的控制系統的構成的框圖。
[0029]圖9是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截面圖。
[0030]圖10是說明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轉動軸的位置的圖。
[0031]附圖標iP,說曰月
[0032]I 送風裝置
[0033]10轉動軸
[0034]11 風扇
[0035]12風扇電機
[0036]14 支座
[0037]20 外殼
[0038]31擺頭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39]〔實施方式I〕
[0040]以下基于表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附圖具體地說明本發明。
[0041]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I的正視圖,圖2是其側視圖,圖3是圖1的III 一III線的截面圖。本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I構成為落地式的循環器。在圖1?圖3中,表示送風裝置I的送風方向為水平方向的姿態。
[0042]送風裝置I具備:支座14,其載置于地板、架子上;以及外殼20,能轉動地被支座14支撐。
[0043]支座14具備:臺座部141,其俯視時形成為圓形;支柱部142,其從比該臺座部141的中心靠后方側垂直地豎立設置;以及外殼支撐部143,其設于支柱部142的上側,能轉動地支撐收納有風扇11和風扇電機12的外殼20。外殼20收納對用于產生空氣流的風扇11進行驅動的風扇電機12等。
[0044]外殼20具有大致水平方向(橫向)的轉動軸10,外殼支撐部143具備支撐該轉動軸10的左右一對軸承部40 (參照圖7)。在外殼20內設有具備擺頭電機31的擺頭機構部30,將擺頭電機31的驅動力通過減速齒輪32等多個齒輪傳遞到轉動軸10,使外殼20繞轉動軸10轉動,由此使外殼20向上下方向擺頭,使風扇11的送風方向在上下方向變化。
[0045]擺頭機構部30只要能將擺頭電機31的驅動力傳遞到轉動軸10,使外殼20繞轉動軸10轉動即可,所以擺頭電機31能在轉動軸的周圍選擇適當位置。
[0046]外殼支撐部143構成為能相對于支柱部142在垂直方向移動,并構成為:通過操作設于支柱部142的鈕143a,能使外殼支撐部143上下運動,設定外殼20的高度。另外,外殼支撐部143相對于支柱部142能向左右方向轉動地被支撐。由此,能進行外殼20的左右方向的擺頭,能使風扇11的送風方向在左右方向變化。送風裝置I為了自動進行左右方向的擺頭,而具備用于使外殼支撐部143繞支柱部142的軸長方向轉動的電機143b。
[0047]送風裝置I的風扇11具備例如3片葉片部件,安裝于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121。通過被風扇電機12驅動,從而使風扇11向規定方向(從正面觀看繞順時鐘)旋轉,產生朝向與風扇電機12相反的一側的空氣流。S卩,在圖2所示的側視圖中,構成為:由風扇11產生的空氣流向比風扇11靠左側送出。以下將送風方向的下游側設為外殼20的前方,將送風方向的上游側設為外殼20的后方。
[0048]外殼20包括:電機殼部21,其設有風扇電機12和上下方向的擺頭機構部30 ;風扇保護罩部22,其覆蓋風扇11的外周和后方;以及罩23,其覆蓋風扇11的前方。電機殼部21和風扇保護罩部22 —體形成,罩23能裝拆地安裝于風扇保護罩部22。
[0049]電機殼部21具備收納風扇電機12的第I收納部211、以及收納擺頭機構部30的第2收納部212。另外,本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I具備離子發生裝置213a,電機殼部21除了具備上述第I收納部和第2收納部212之外,還具備用于收納離子發生裝置213a的第3收納部213。
[0050]第I收納部211設于電機殼部21的前方側中央附近,具備使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121向風扇保護罩部22側突出的開口部211a。風扇電機12在輸出軸121比開口部211a向前方突出的狀態下固定于第I收納部211內。
[0051]第2收納部212設于電機殼部21的后方側中央附近(第I收納部211的后方),在其內部收納使外殼20向上下方向轉動的擺頭機構部30。在本發明中,其特征之一在于:在向與風扇11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離開風扇電機12的位置(即風扇電機12的后方)配置有外殼20的轉動軸10。
[0052]第3收納部213設于電機殼部21的前方側上部(第I收納部211的上側),在其內部收納離子發生裝置213a。在第3收納部213的前方側設有離子送出口 213b。由離子發生裝置213a產生的離子通過離子送出口 213b向風扇保護罩部22內擴散,利用伴隨風扇11的旋轉的送風流向前方輸送。
[0053]風扇保護罩部22在前方側具有正視時為圓形的開口緣部221,構成為罩23能通過該開口緣部221裝拆。另外,在風扇保護罩部22的后方側一體形成有上述的電機殼部21。在風扇保護罩部22的外周部和后方部設有狹縫222、223,構成為:在風扇11驅動時,通過狹縫222、223向風扇保護罩部22的內部獲取裝置外部的空氣,利用風扇11的旋轉而產生空氣流。
[0054]罩23正視時形成為圓形,如圖1所示,具備從中心呈輻射狀設置的多個風擋部件231、231、231、…。送風裝置I構成為:利用設于罩23的風擋部件231變更將要利用風扇11向前方外側擴散的風的方向,提高送風方向的直進性。
[0055]罩23具有開口緣部232,開口緣部232具有比風扇保護罩部22的開口緣部221的外徑稍大的外徑。在該開口緣部232的內周面沿周向形成有多個卡止槽。另外,在風扇保護罩部22的前方側的開口緣部221形成有與卡止槽相同數量的卡止突起。使用者使罩23側的卡止槽和風扇保護罩部22側的卡止突起對準位置,將風扇保護罩部22側的卡止突起插入罩23側的卡止槽,使罩23在周向轉動,由此使兩者卡合,來進行罩23向風扇保護罩部22的安裝。
[0056]另外,罩23具備環狀的分隔壁233,分隔壁233具有比罩外周面的內徑小的外徑,設置成與罩外周面相對。如圖1所示,該分隔壁233的內徑構成為比風扇11的外徑大。利用風扇11的旋轉而產生的空氣流通過該分隔壁233的內側向送風裝置I的外部送出。另一方面,由罩23的嵌合部和分隔壁233所形成的間隙成為空氣從送風裝置I的外側向外殼20內部流入的開口部。
[0057]S卩,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為如下構成:利用分隔壁233將利用風扇11向下游方向的空氣流和從裝置外部流入的向上游方向的空氣流分離。由此,從裝置外部流入的空氣流和風扇11的向下游方向的空氣流之間的干擾減輕,所以可避免風扇11的送風流減弱、送風方向的直進性下降。
[0058]圖4是表示送風方向為向上的情況下的送風裝置I的正視圖,圖5是其側視圖,圖6是圖4的VI — VI線的截面圖。在圖4?圖6中,表示送風裝置I的送風方向為向上的姿態。在本發明中,所謂向上姿態是指外殼20向上方轉動、罩23的下端位于比轉動軸10的中心靠上方的狀態。另外,也可以說是連接轉動軸10和風扇11的中心的線為從水平傾斜60°以上的狀態。
[0059]本發明特征之一在于:以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121在仰角區域小于90度、更優選為88度以下的方式限制外殼20的轉動范圍。如圖4所示,在該狀態下,在呈大致U字型的外殼支撐部143的兩腕之間的空間埋入電機殼部21。最重的風扇電機12和風扇11處于比轉動軸10高的位置,從而有可能穩定性降低。為了即使是這樣的姿態也可提高穩定性,優選構成為在支座14的中心軸的延長線上存在轉動軸10的中心軸。
[0060]另外,送風裝置I以俯角為10度以下的方式限制外殼20的轉動范圍。
[0061]圖7是表示限制外殼20的轉動范圍的限制單元的構成的示意圖。如上所述,外殼支撐部143具備在兩端支撐外殼20的轉動軸10的左右一對軸承部40。外殼20構成為:利用擺頭機構部30所具備的擺頭電機31的驅動力繞轉動軸10轉動。在軸承部40設有供轉動軸10的端部嵌合的凹部。轉動軸10的兩端分別與左右一對軸承部40的凹部嵌合,從而轉動軸10被外殼支撐部143支撐。
[0062]軸承部40具備在轉動軸10的軸長方向豎立設置的限制部件41。限制部件41具有用于限制外殼20的仰角區域中的轉動范圍的上側抵接面411和用于限制俯角區域中的轉動范圍的下側抵接面412。在擺頭機構部30的箱體形成有向外突出的突片35,構成為:在外殼20繞轉動軸10向上方轉動的情況下,突片35與上側抵接面411抵接,在外殼20繞轉動軸10向下方轉動的情況下,突片35與下側抵接面412抵接。
[0063]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突片35與上側抵接面411抵接的情況下,以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121的仰角小于90度、更優選為88度以下的方式預先調節突片35和上側抵接面411的位置關系。另外,在突片35與下側抵接面412抵接的情況下,以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121的俯角為10度以下的方式預先調節突片35和下側抵接面412的位置關系。
[0064]在本實施方式中,擺頭電機31配置于轉動軸10的下方。通過這樣,可抑制圖3中處于比轉動軸10靠右側的電機殼部的長度,外殼2整體能實現緊湊。另外,外殼2的重心下降,姿態的穩定性提尚。
[0065]圖8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I的控制系統的構成的框圖。送風裝置I具備操作部101、遙控信號接收部102、控制部103、第I電機驅動器和第2電機驅動器104、105、風扇電機12以及擺頭電機31。此外,在圖8中,關于用于進行左右方向的擺頭的控制系統的構成和用于控制離子發生裝置213a的動作的控制系統的構成沒有圖示。
[0066]操作部101設于例如臺座部141的正面側,具備各種操作鈕。操作部101具備的操作鈕包含使送風開始或者停止的操作鈕、調節風量的操作鈕、使外殼20的上下方向的擺頭開始或者停止的操作鈕。在利用用戶的操作按下任一操作鈕的情況下,操作部101將表示該意思的信號輸出到控制部103。
[0067]遙控信號接收部102接收從沒有圖示的遙控器(遠程控制器)發送的紅外線信號。遙控器與操作部101同樣包含使送風開始或者停止的操作鈕、調節風量的操作鈕、使外殼20的上下方向的擺頭開始或者停止的操作鈕等。在利用用戶的操作按下任一操作鈕的情況下,遙控器發送表示該意思的紅外線信號。遙控信號接收部102在接收到來自遙控器的紅外線信號的情況下,對紅外線信號進行解碼,將與遙控器的操作相應的信號輸出到控制部103。
[0068]控制部103具備例如微處理器。控制部103在接收到從操作部101或者遙控信號接收部102輸出的信號的情況下,進行與接收的信號相應的控制。例如,控制部103在從操作部101或者遙控信號接收部102接收到表示送風開始指示的信號的情況下,將指示作為DC電機的風扇電機12的開始驅動的控制信號輸出到第I電機驅動器104。接收到該控制信號的第I電機驅動器104接通對風扇電機12的電流,開始風扇電機12的驅動。
[0069]另外,控制部103在從操作部101或者遙控信號接收部102接收到表示上下方向的擺頭開始指示的信號的情況下,將指示作為步進電機的擺頭電機31開始驅動的控制信號輸出到第2電機驅動器105。接收該控制信號的第2電機驅動器105交替地輸出使擺頭電機31的輸出軸向正方向旋轉規定角度的脈沖信號和向反方向旋轉規定角度的脈沖信號,利用擺頭電機31實施上下方向的外殼20的擺頭。
[0070]在本實施方式中,利用設于軸承部40的限制部件41在物理上限制轉動范圍,所以不必利用第2電機驅動器105的控制進行外殼20的角度控制。因此,第2電機驅動器105只要設為如下構成即可:交替地輸出以超出外殼20的轉動范圍的角度范圍(例如100度以上)使擺頭電機31向正方向轉動的脈沖信號和向反方向轉動的脈沖信號。
[0071]此外,控制部103在從操作部101或者遙控信號接收部102接收到表示上下方向的擺頭停止指示的信號的情況下,將指示擺頭電機31停止驅動的控制信號輸出到第2電機驅動器105。此時,第2電機驅動器105停止用于驅動擺頭電機31的脈沖信號的輸出。
[0072]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使外殼20繞配置于風扇電機12的后方的大致水平方向的轉動軸10轉動,從而進行上下方向的擺頭。由此,能將包括驅動轉動軸10的電機等的擺頭機構部30收納于外殼20內部,與在外殼20的外側設置擺頭機構的情況比較能實現省空間。
[0073]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利用擺頭電機31的驅動力使外殼20向上下方向擺頭,能使送風方向自動地向上下方向變化。在使外殼20向上下方向擺頭時,擺頭機構部30將擺頭電機31的驅動力通過減速齒輪32等多個齒輪傳遞到轉動軸10,從而使外殼20繞轉動軸10轉動。
[0074]在外殼20為向上的情況下,有時由于擺頭機構部30的齒隙存在的原因,發生外殼20的急劇的重心變動,送風裝置I的姿態變得不穩定。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具備限制外殼20的轉動范圍的限制部件41,以風扇電機12的輸出軸在仰角區域小于90度、更優選為88度以下的方式限制外殼20的轉動范圍,所以能抑制如上述的外殼20的急劇的重心變動,能維持送風裝置I的姿態的穩定性。
[0075]〔實施方式2〕
[0076]圖9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送風裝置I的結構。與實施方式I不同的方面是擺頭電機31設于轉動軸10的上方。其它的構成與實施方式I相同,所以省略詳細說明。
[0077]通過這樣,可抑制圖9中處于比轉動軸10更靠右側的電機殼部的長度,外殼2整體能緊湊。
[0078]另外,第2收納部212的上部空間成為攜帶送風裝置I時的把持部,因此成為最上部的擺頭機構部30的廢熱容易釋放。
[0079]〔實施方式3〕
[0080]在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中,風扇電機12是薄型電機,從而能將轉動軸10設置于風扇電機的后方、即相對于風扇電機12而言與風扇11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這樣,當風扇電機的高性能化發展且電機薄型化時,通過將轉動軸10設置于與風扇電機重疊的位置,也能進一步緊湊。在本實施方式中表示這樣的例子。
[0081]在本實施方式中與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不同,轉動軸10的中心線位于侵入風扇電機12的主體部分的位置。所謂風扇電機的主體部是指收納有電機定子和轉子的部分,是構成電機的中心的部分。為了簡化附圖,在圖10中表不出轉動軸10、風扇電機21、擺頭電機31的位置關系。圖中表示擺頭電機31設置于轉動軸10的下方的狀態。
[0082]通過這樣構成,能使電機殼部21的長度比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2進一步縮短。另夕卜,由于轉動軸10位于侵入風扇電機12的主體部分的位置,從而成為風扇電機12的質量筆直地施加于支座14的軸的狀態,即使在使外殼20向上下方向轉動的情況下,也減小重心位置的變動,能以穩定的狀態送風。
[0083]此外,在圖10中將擺頭電機31設置于轉動軸10的下方,但是也可以如實施方式2中說明的那樣設置于轉動軸10的上方。另外,優選設置成轉動軸10的中心線處于風扇電機21的輸出軸121的延長線上,這與實施方式I和實施方式2相同。
[0084]〔結論〕
[0085]以上說明的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具備:外殼,其收納電機和安裝于該電機的輸出軸的風扇;以及支座,其支撐該外殼,使該外殼能繞軸方向為大致水平方向的轉動軸轉動,在上述送風裝置中,具備使上述外殼繞上述轉動軸轉動的驅動單元,在向與上述風扇的安裝側相反的一側離開上述電機的位置配置有上述轉動軸。
[0086]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具備驅動單元,上述驅動單元使外殼向用于使上述外殼向上下方向轉動的上述轉動軸的下方轉動。
[0087]另外,本發明的送風裝置,具備使上述外殼向上述轉動軸的上方轉動的驅動單元。
[0088]另外,本發明的送風裝置,以轉動軸的中心線位于風扇電機的旋轉軸的延長線上的方式配置轉動軸。
[0089]另外,本發明的送風裝置,以轉動軸的中心線位于風扇電機的主體部分的方式配置轉動軸。
[0090]利用這些結構,能將使外殼轉動的驅動單元收納于外殼內部,不必在外殼的外側設置驅動裝置,因此可實現裝置整體的省空間。
[0091]另外,在本發明中,因為能縮短比轉動軸靠后的電機殼部的長度,所以在使外殼向上方轉動時,會按縮短的量在與外殼支撐部之間產生余隙。由此,結果是能降低外殼支撐部的高度,能使送風時的姿態穩定。
[0092]而且,由于在支座軸的延長線上配置有轉動軸,從而在使外殼向上下方向轉動的情況下也能穩定地進行送風。
[0093]另外,根據本發明,即使在使外殼向上下方向轉動的情況下,相對于轉動軸的轉矩也變小,能抑制對擺頭機構部的負荷。
[0094]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能利用驅動單元設置自動擺頭機構,并且能實現省空間。
[0095]上述的實施方式在所有的方面為例示,應認為不是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不僅包含上述的意思,意圖包含與請求包含的范圍等同的意思和請求保護的范圍內的所有變更。
[0096]另外,只要具有本發明的效果,送風裝置I也可以包含實施方式中未公開的構成要素。
【主權項】
1.一種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風扇電機; 風扇,其安裝于上述風扇電機的輸出軸; 外殼,其具有風扇保護罩部和電機殼部,上述風扇保護罩部覆蓋上述風扇,上述電機殼部配置于上述風扇保護罩部的后方,收納上述風扇電機; 轉動軸,其支撐上述電機殼部,使上述電機殼部能向上下方向轉動;以及 擺頭電機,其設于上述電機殼部,使上述電機殼部向上下方向轉動, 上述風扇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前方, 上述擺頭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下方或者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擺頭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擺頭電機配置于上述轉動軸的上方。4.根據權利要求1?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轉動軸位于上述輸出軸的延長線上。5.根據權利要求1?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設有: 外殼支撐部,其支撐上述外殼;以及 支座,其與上述外殼支撐部連接,支撐送風裝置, 上述外殼支撐部具有與上述支座連接的連接部和從上述連接部的兩端向上方突出的腕部,呈U字型形狀, 上述轉動軸連接上述外殼和上述外殼支撐部,轉動自如地支撐上述外殼。6.根據權利要求1?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送風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擺頭電機構成將其旋轉力通過多個減速齒輪傳遞到上述轉動軸的擺頭機構, 上述擺頭機構收納于上述電機殼部。
【文檔編號】F04D29/64GK106015060SQ201510789768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7日
【發明人】森本克嗣, 西島優, 吉田隆彥, 平田佳奈子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