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糾偏裝置,尤其涉及皮帶糾偏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1、皮帶機在使用中,通常會因長時間運行磨損或滾筒粘料等原因導致運行皮帶出現跑偏的現象。一般的皮帶糾偏裝置是通過皮帶底部的可選擇托輥組或皮帶邊緣的立棍進行糾偏,但這種糾偏只能對一些輕微跑偏的皮帶有效。在輸送含水量較高的硫酸燒渣時,隨著皮帶夾帶物料,由于硫酸燒渣遇水后粘結性較強,部分燒渣紅粉粘結在皮帶滾筒的表面,造成滾筒表面坑洼不平,從而導致皮帶跑偏嚴重。在皮帶跑偏嚴重的這種情況下,一般的皮帶糾偏裝置的糾偏效果不佳,導致皮帶撒料嚴重,若不能及時發(fā)現甚至可能撕毀整條皮帶。
2、如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號cn119503344a公開了一種具有糾偏機構的帶式輸送機,包括凹型輸送架,所述凹型輸送架的內部兩側均設置有兩個圓槽口,且凹型輸送架內部兩側兩兩相對應的圓槽口之間轉動設置有傳動輥,兩個傳動輥之間通過輸送帶傳動連接,所述傳動輥的一端外部位于圓槽口內橫向滑動套設有推塊,所述凹型輸送架的內側靠近傳動輥處設置有凹槽,凹槽內轉動設置有導輥。該專利的糾偏是在皮帶發(fā)生糾偏后進行的,不適用于輸送含水量較高的硫酸燒渣的皮帶跑偏嚴重的情況。由于依靠推塊推動跑偏的輸送帶回正,接觸面積有限,很難對已經形成表面坑洼不平的滾筒有效糾偏。
3、又如中國發(fā)明專利公開號cn119490022a公開了一種托輥糾偏結構及其皮帶機,包括托輥組件、糾偏組件、支撐組件、轉動連接接觸組件、調節(jié)組件,所述托輥組件包括托輥本體,所述托輥本體的兩端均設有糾偏缺部、滑孔、支撐槽,所述支撐槽內固定連接有連接彈簧,所述托輥組件內設有自轉孔,所述自轉孔內轉動安裝有托輥自轉軸;所述糾偏組件圓周均勻安裝于托輥本體的端部,所述糾偏組件包括承受片,所述承受片遠離支撐槽的一端通過柔性連接部與托輥本體固定連接,所述承受片靠近托輥本體的一側設有滑桿。該專利的糾偏裝置結構復雜,可靠性差,且一直對輸送帶產生靠近托輥本體方向的分力,輸送帶承受的壓力過大可能導致撕裂。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皮帶機輸送含水量較高的硫酸燒渣時容易出現滾筒表面坑洼不平,進而導致皮帶嚴重跑偏,為此提供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2、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包括:滑動配合的滾筒和滾軸,還包括:環(huán)形中隔板,所述環(huán)形中隔板固接在滾筒的中心內且位于滾軸外;自動傳熱組件,所述自動傳熱組件有兩個,關于弧形中隔板對稱分布,所述自動傳熱組件包括:第一弧形片,所述第一弧形片的一端鉸接在滾筒的一端內側,另一端與環(huán)形中隔板接觸;第二弧形片,所述第二弧形片的一端鉸接在滾筒的一端內側,另一端與環(huán)形中隔板接觸,所述第二弧形片和第一弧形片合攏成圓臺型空間,所述第二弧形片和第一弧形片與環(huán)形中隔板之間連接有彈性連接件;彈性傳熱墊,所述彈性傳熱墊套接在圓臺型空間外;旋轉接頭,所述旋轉接頭安裝在滾筒的一端上且位于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之間。
3、上述方案的改進是所述彈性傳熱墊靠近滾筒外壁的一端具有擴大部。
4、上述方案中所述彈性傳熱墊有若干個,在圓臺型空間的軸向間隔分布。
5、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滾筒內表面設有沿軸向分布的凹槽,所述滾軸外表面設有與凹槽配合的凸塊。
6、上述方案的更進一步改進是所述滾筒的兩端通過彈簧與滾軸連接。
7、上述方案的又一改進是所述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上設有若干與彈性傳熱墊對應的限位部。
8、上述方案的另一改進是所述滾筒外表面設有螺旋狀導流槽。
9、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通過旋轉接頭接入熱氣源,向圓臺型空間內輸入熱氣流,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受熱氣流的壓力分離,帶動彈性傳熱墊在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的表面向旋轉接頭方向移動,彈性傳熱墊在進行軸向移動的同時也會擠壓滾筒的外壁內表面,將熱量傳遞出去。
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中隔板將滾筒分隔成左右兩段,通過旋轉接頭接入熱氣源,熱氣源將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推開,彈性傳熱墊隨之與滾筒的外圓內壁接觸,將熱量由滾筒中心向端部逐步傳遞給滾筒表面,如此周期性的操作保持滾筒表面的溫度較高,減少顆粒間的液相橋接作用,降低粘附性,預防硫酸燒渣粘附在滾筒表面。
1.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包括:滾筒(1)和滾軸(2),其特征是:還包括:環(huán)形中隔板(3),所述環(huán)形中隔板固接在滾筒的中心內且位于滾軸外;自動傳熱組件,所述自動傳熱組件有兩個,關于弧形中隔板對稱分布,所述自動傳熱組件包括:第一弧形片(4),所述第一弧形片的一端鉸接在滾筒的一端內側,另一端與環(huán)形中隔板接觸;第二弧形片(5),所述第二弧形片的一端鉸接在滾筒的一端內側,另一端與環(huán)形中隔板接觸,所述第二弧形片和第一弧形片合攏成圓臺型空間,所述第二弧形片和第一弧形片與環(huán)形中隔板之間連接有?彈性連接件(6);彈性傳熱墊(7),所述彈性傳熱墊套接在圓臺型空間外;旋轉接頭(8),所述旋轉接頭安裝在滾筒的一端上且位于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傳熱墊靠近滾筒外壁的一端具有擴大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彈性傳熱墊有若干個,在圓臺型空間的軸向間隔分布。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滾筒內表面設有沿軸向分布的凹槽,所述滾軸外表面設有與凹槽配合的凸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滾筒的兩端通過彈簧與滾軸連接。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上設有若干與彈性傳熱墊對應的限位部(9)。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滾筒外表面設有螺旋狀導流槽。
8.如權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皮帶糾偏自清潔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通過旋轉接頭接入熱氣源,向圓臺型空間內輸入熱氣流,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受熱氣流的壓力分離,帶動彈性傳熱墊在第一弧形片和第二弧形片的表面向旋轉接頭方向移動,彈性傳熱墊在進行軸向移動的同時也會擠壓滾筒的外壁內表面,將熱量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