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藥熱奄包,具體涉及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1、中藥熱奄包又稱中藥熱敷法,為傳統中醫療法,可分為干熱敷和濕熱敷,其具有溫經散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治療作用,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是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過熱奄包的熱蒸汽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利用其藥效和溫度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散寒作用的一種外治療法。
2、目前為肩痛病人使用中藥熱奄包時,病人只能采取臥位,限制了病人的活動,將中藥熱奄包放置于肩部,再在中藥熱奄包上放置沙袋壓迫,容易滑落,導致中藥熱奄包從患處脫離,使中藥熱奄包作用位置改變,降低外敷效果。熱奄包的水分易滲透到患者皮膚上,影響患者舒適感。且熱奄包的溫度較高,為防止患者燙傷,需要另外再用毛巾包裹,使用不方便。
3、而且中藥熱奄包的藥液會浸透沙袋,導致沙袋包裝袋會有中藥顏色。坐位和立位時無法使用。
4、因此,有必要研發出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解決中藥熱奄包的位置容易隨患者移動而偏移,導致中藥熱奄包從患處脫離,降低并且防止患者燙傷外敷效果的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該裝置包括:
4、主體、第一束帶、第二束帶、第三束帶、第一拉鏈、第二拉鏈、第一收納袋、第二收納袋、防水透氣布、第一魔術貼、第二魔術貼、串帶袢;
5、主體靠近肩部的一面的中間位置設有第一收納袋,第一收納袋通過第一拉鏈進行開關,且第一收納袋的表面采用防水透氣布,第一收納袋的兩側分別設有一個串帶袢,第一束帶的一端設置有第一魔術貼;第一束帶穿設于串帶袢;主體下端的兩側分別設有第二束帶和第三束帶,第二束帶的一端設置有第二魔術貼;主體的另一面與第一收納袋相對應的位置設置有第二收納袋,第二收納袋上面設置有第二拉鏈。
6、具體的,所述第一收納袋內放置有熱奄包,第二收納袋內放置有沙袋。
7、具體的,所述第一收納袋和第二收納袋之間采用防水布料,防止中藥浸透沙袋。
8、具體的,所述防水透氣布的內側設置有雙層棉布。
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0、本發明通過第一拉鏈打開第一收納袋,將熱奄包放入收納袋內部,使用第一拉鏈將收納袋封閉,通過第二拉鏈打開第二收納袋,將沙袋放入收納袋內部,使用第二拉鏈將收納袋封閉。拿住主體將防水透氣布貼近患者肩部需要治療的位置,拉住第一束帶的一端繞過患者對側腋下,調整第一束帶的長度,與第一束帶的另一端通過第一魔術貼在胸前粘合固定。拉住第二束帶和第三束帶環繞患者上肢使用第二魔術貼與第四束帶粘合固定,實現對主體的固定。避免因為患者的移動而導致熱奄包的位置偏移,使熱奄包作用位置改變,降低治療效果。熱奄包產生的熱蒸汽通過防水透氣布與患者皮膚接觸進行治療,又因為防水透氣布有防水效果,可以有效隔絕熱奄包的水分,防止水分滲透到患者肩部,增強患者的舒適感。防水透氣布的內側設置有雙層棉布,避免熱奄包的溫度過高,引起患者燙傷。通過收納袋內的沙袋擠壓熱奄包,使熱奄包緊貼在肩部患處,避免熱奄包脫落,提升熱奄包的效果。熱奄包與沙袋之間采用防水布料,防止熱奄包的水分滲透到沙包內,影響沙袋之后的使用。
11、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1.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主體、第一束帶、第二束帶、第三束帶、第一拉鏈、第二拉鏈、第一收納袋、第二收納袋、防水透氣布、第一魔術貼、第二魔術貼、串帶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納袋內放置有熱奄包,第二收納袋內放置有沙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納袋和第二收納袋之間采用防水布料,防止中藥浸透沙袋。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肩部熱奄包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氣布的內側設置有雙層棉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