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顯示,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顯示面板檢測方法及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1、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以及基于發光二極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等技術的平面顯示裝置因具有高畫質、省電、機身薄及應用范圍廣等優點,而被廣泛的應用于手機、電視、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等各種消費性電子產品,成為顯示裝置中的主流。傳統顯示面板制備過程中,通常通過精細金屬掩模版(fmm)實現發光像素圖形化。fmm技術成熟、量產經驗豐富。但是,fmm技術同時又具有精度有限、開發成本高、開發周期長等問題。無精細金屬掩模技術消除了傳統oled工藝對顯示屏尺寸、分辨率及其他屏體性能的限制,具有高性能、全域尺寸、敏捷交付的優勢。專利cn118251982a、cn116648095a、cn117062489a、cn118742138a、cn118678783a、cn118660598a、cn118675450a、cn118824188a、cn118781966a記載了無精細金屬掩模技術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2、但目前的oled顯示產品的性能有待提升。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檢測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2、在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目標區域;
3、針對所述目標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多個不同的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能耗參數;
4、根據所述能耗參數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發光效率值;
5、根據各所述發光效率值之間的差異確定所述顯示面板是否存在漏電。
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在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目標區域的步驟,包括:
7、在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沒有暗點的目標區域。
8、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在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目標區域的步驟,包括:
9、在最大灰階下,在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預設形狀的區域作為所述目標區域。
1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在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選取至少一個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目標區域的步驟,包括:
11、在第一灰階下,確定顯示畫面中暗點數量小于預設閾值的區域作為測試區域;
12、在第二灰階下,從所述測試區域中確定存在實際亮度值不同的至少兩個區域作為目標區域;所述第二灰階小于所述第一灰階;
13、所述方法還包括:
14、根據各所述目標區域在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所述發光效率值確定各所述目標區域分別對應的發光效率曲線;
15、根據各所述目標區域分別對應的發光效率曲線確定不同程度漏電對發光效率的影響;
16、其中,所述第一灰階為最大灰階。
17、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針對所述目標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多個不同的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能耗參數的步驟,包括:
18、針對至少兩個所述目標區域,確定至少兩個所述目標區域在第一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能耗參數;
19、控制所述第一目標灰階下降至第二目標灰階,確定至少兩個所述目標區域在所述第二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能耗參數。
2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能耗參數包括所述目標區域在所述目標灰階下的實際亮度值以及所述顯示面板在所述目標灰階下的驅動電流值;
21、所述針對所述目標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多個不同的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能耗參數的步驟,包括:
22、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不同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實際亮度值以及所述顯示面板分別對應的驅動電流值。
23、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區域,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不同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實際亮度值以及所述顯示面板分別對應的驅動電流值的步驟,包括:
24、針對每個所述目標區域,在控制所述目標區域顯示白色畫面且除所述目標區域以外的其他區域顯示黑色畫面的情況下,獲取在每個所述目標灰階下各所述目標區域分別對應的實際亮度值以及所述顯示面板分別對應的驅動電流值。
25、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所述能耗參數確定所述目標區域在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發光效率值的步驟,包括:
26、根據所述目標區域在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實際亮度值以及所述顯示面板分別對應的驅動電流值計算各所述目標區域在多個不同的所述目標灰階下分別對應的發光效率值。
27、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光效率值通過以下方式計算得到:
28、
29、其中,表示發光效率值;表示所述目標區域對應的實際亮度值;表示所述顯示面板的顯示區域的總面積;表示所述顯示面板對應的驅動電流值;表示所述顯示面板中偏光片和蓋板的透過率。
3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根據各所述發光效率值的差異確定所述顯示面板是否存在漏電的步驟,包括:
31、確定任意兩個所述目標灰階中較大的所述目標灰階對應的第一發光效率值和較小的所述目標灰階對應的第二發光效率值;
32、根據所述第二發光效率值和所述第一發光效率值的比值確定所述顯示面板是否存在漏電;
33、若,則所述顯示面板不存在漏電;
34、其中,表示第二發光效率值,表示第一發光效率值。
35、本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通過本技術提供的所述顯示面板檢測方法執行測試。
36、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顯示面板包括:
37、基板;
38、位于所述基板一側的隔離結構,所述隔離結構合圍形成多個隔離開口;
39、多個發光器件,所述發光器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對應的所述隔離開口內;所述發光器件包括向遠離所述基板的方向層疊設置的第一電極、發光功能層和第二電極,所述隔離結構具有導電性,所述第二電極與所述隔離結構電連接。
40、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隔離結構包括支撐部及位于所述支撐部遠離所述基板一側的遮擋部,所述支撐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遮擋部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內。
41、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發光功能層包括向遠離所述基板的方向層疊設置的空穴注入層、致電發光層。
42、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多個封裝單元,所述封裝單元位于對應的所述發光器件遠離所述基板的一側。
43、相對于現有技術而言,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4、本技術提供一種顯示面板檢測方法及顯示面板,通過選取顯示面板的顯示畫面中沒有暗點或暗點較少的區域作為目標區域,并計算目標區域在各目標灰階下的發光效率值,通過發光效率值之間的差異確定顯示面板是否存在漏電,可以排除暗點對檢測結果的影響,從而提高檢測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