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erp管理,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低代碼平臺的erp管理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1、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系統是一種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統,它通過整合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流程,來優化企業的資源分配和業務操作。低代碼平臺(low-code?development?platform,?lcdp)是一種面向業務人員和it人員雙向驅動管理的數字技術工具平臺,它通過圖形化拖拽、參數化配置等高效方式,實現快速構建、數據編排、連接生態、中臺服務等功能。將低代碼平臺應用于erp系統,可以使得erp系統的定制和擴展更加靈活和快速。
2、例如公開號為cn118012396a的中國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基于低代碼方式實現圖書出版erp功能的方法及系統,該方法通過低代碼平臺大幅簡化了開發流程和方式,通過低代碼平臺搭建圖書行業erp系統的相關頁面、操作邏輯、審批流程、數據計算模型等內容,提升了erp系統的開發效率;并且支持快捷的調整和修改,極大地降低了技術門檻,減少了對編程的依賴。
3、當前,為進一步加快開發速度,會事先準備多種erp系統模板,通過選擇合適的模板并在其基礎上進行開發,但是,當存在大量的模板時,開發人員需要根據客戶需求逐個搜索合適的系統模板,這會耗費較多的時間。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低代碼平臺的erp管理方法及系統。
2、為了達到上述的發明目的,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低代碼平臺的erp管理方法,包括:
3、構建模板庫,所述模板庫包括多種erp類別模板,每種所述erp類別模板具有數據流程圖,所述數據流程圖包括多個處理節點;
4、將同類型所述erp類別模板的所述數據流程圖合并為集成流程圖;
5、獲取用戶的功能需求和流程需求,基于所述功能需求選擇對應的所述集成流程圖,基于所述流程需求在所述集成流程圖中抽取對應的基礎流程圖;
6、在所述基礎流程圖中標注待修改部分,所述待修改部分為所述基礎流程圖需要修改的部分;
7、構建智能識別模型,在完成所述待修改部分的調整后獲得完整流程圖,基于所述智能識別模型對所述完整流程圖中的各個所述處理節點進行驗證,將驗證不通過的所述處理節點定義為異常節點,并生成指向所述異常節點的風險提醒。
8、進一步地,將所述數據流程圖合并為所述集成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
9、所述數據流程圖中的所述處理節點之間標記有數據流向線,基于所述數據流向線為每個所述處理節點編號,基于編號將所述數據流程圖劃分為多個層級;
10、將相同類型所述erp類別模塊對應的所述數據流程圖作為聚合目標,將其中包含層級數量最多的所述聚合目標作為主目標,所述主目標包括的所述處理節點作為主節點,在其余各個所述聚合目標中定位參照節點,以所述參照節點為起始、將所述聚合目標每個層級的所述處理節點對應合并至所述主目標中,且合并時,若所述主節點與所述處理節點滿足融合條件,則將所述處理節點合并至所述主節點中,若不存在,則將所述處理節點作為分支節點鏈入至所述主目標中。
11、進一步地,定位所述參照節點包括以下步驟:
12、在所述聚合目標中定位數值最小的層級,并將其中的所述處理節點作為第一節點,若在所述主目標中尋找到與所述第一節點具有融合條件的所述主節點,則將所述第一節點確定為所述參照節點,否則在所述聚合目標的其它層級中繼續抽取所述處理節點作為第二節點,并判斷所述第二節點是否為所述參照節點,重復本步驟,直至定位到所述參照節點。
13、進一步地,在所述集成流程圖中抽取對應的所述基礎流程圖包括以下步驟:
14、基于用戶的所述流程需求以獲得需求流程圖,定位所述需求流程圖中的初始節點和終止節點,同時在所述集成流程圖中定位與所述初始節點和所述終止節點能夠融合的所述處理節點,并分別作為頂端節點和底端節點,在所述集成流程圖中以所述頂端節點和所述底端節點為起點和終點生成多條備選流程圖,計算所述需求流程圖與每條所述備選流程圖的相似度,并將其中所述相似度最大的所述備選流程圖作為所述基礎流程圖。
15、進一步地,定位所述初始節點和所述終止節點包括以下步驟:
16、所述需求流程圖中包括多個流程節點,分別以所述需求流程圖的兩端為起始,在所述需求流程圖中依次確定所述流程節點是否為目標節點,其中,若所述集成流程圖中存在所述處理節點與所述流程節點滿足融合條件,則將所述流程節點確定為所述目標節點,將在所述需求流程圖中兩端首先確定的所述目標節點分別定義為所述初始節點和所述終止節點。
17、進一步地,判斷是否符合融合條件包括以下步驟:
18、為每個所述處理節點設置屬性數據,所述屬性數據包括自身的功能標簽、數據來源節點的功能標簽、數據輸出節點的功能標簽,當所述主節點與所述參照節點的所述功能標簽相同,且數據來源節點和數據輸出節點的至少一個功能標簽相同時,則定義所述主節點與所述處理節點符合融合條件。
19、進一步地,計算所述相似度包括以下步驟:
20、基于所述處理節點自身的功能標簽生成對應的哈希值,將所述初始節點或者所述頂端節點相鄰的所述處理節點為第一鄰居節點,對所述第一鄰居節點和所述初始節點自身的哈希值進行異或運算,所述第一鄰居節點和所述頂端節點自身的哈希值進行異或運算,獲得所述初始節點以及所述頂端節點的標簽數值;
21、獲取所述第一鄰居節點的第二鄰居節點,所述第二鄰居節點不包含所述初始節點或者所述頂端節點,將所述第一鄰居節點和所述第二鄰居節點的哈希值進行異或運算,獲得所述第一鄰居節點的所述標簽數值,重復本步驟,直至遍歷流程圖中所有的所述處理節點;
22、基于所述標簽數值生成對應于所述需求流程圖和所述備選流程圖的第一標簽集和第二標簽集,基于所述第一標簽集和所述第二標簽集中包含相同所述標簽數值的數量計算所述相似度。
23、進一步地,所述智能識別模型基于神經網絡構建,將調整后所述處理節點的所述屬性數據輸入至所述智能識別模型中,所述智能識別模型輸出所述處理節點的錯誤概率,當所述錯誤概率大于臨界閾值時,判定所述處理節點為所述異常節點。
24、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基于低代碼平臺的erp管理系統,用于實現上述所述的一種基于低代碼平臺的erp管理方法,該系統包括:
25、模板單元,包括模板庫,所述模板庫包括多種erp類別模板,每種所述erp類別模板具有數據流程圖,所述數據流程圖包括多個處理節點,所述模板單元將同類型所述erp類別模板的所述數據流程圖合并為集成流程圖;
26、初始化單元,獲取用戶的功能需求和流程需求,基于所述功能需求選擇對應的所述集成流程圖,基于所述流程需求在所述集成流程圖中抽取對應的基礎流程圖;
27、編輯單元,在所述基礎流程圖中標注待修改部分,所述待修改部分為所述基礎流程圖需要修改的部分;
28、檢查單元,用于構建智能識別模型,在完成所述待修改部分的調整后獲得完整流程圖,基于所述智能識別模型對所述完整流程圖中的各個所述處理節點進行驗證,將驗證不通過的所述處理節點定義為異常節點,并生成指向所述異常節點的風險提醒。
29、有益效果:
30、本發明通過構建包含多種erp類別模板的模板庫,并將同類型模板的數據流程圖合并為集成流程圖,之后根據用戶的功能需求選擇對應的集成流程圖,再依據流程需求自動從集成流程圖中抽取基礎流程圖,使得erp系統的開發不僅能緊密貼合用戶實際需求,而且有助于開發人員快速定位和選擇合適的模板,避免在大量模板中逐個搜索,節省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