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能力評估,尤其涉及一種基于大模型的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1、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是指公共部門在提供政務服務的過程中,依據一系列標準和指標,對自身的服務效能、質量、響應速度、便民程度和透明度等進行評估的過程。
2、但是,評估結果的使用場景較為單一,通常僅通過對公共部門內部進行調整來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具體措施包括簡化審批流程和增加辦事人員,無法對用戶側進行調整;并且在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時,通常會產生大量數據處理需求,例如,計算用戶辦事時長和統計辦事次數等,如果能夠對該部分數據進行再處理,并推動政務服務能力的發展,能夠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充分利用處理數據,避免數據和計算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利用辦事時長,調整政務辦理順序”是本發明所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大模型的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方法及系統,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如何利用辦事時長,調整政務辦理順序”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基于大模型的政務服務能力評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以多模態數據分析模型為內核,構建政務預審平臺,接收用戶上傳的個人資料和待辦事項,識別出缺失文件,并向用戶下發補齊通知,獲取所述待辦事項的預估辦理時長,確定用戶在政務預審平臺中領取的服務號;
5、劃分出政務服務的辦理現場,利用預先部署在所述辦理現場中的視頻監控設備,采集所有現場人員的視頻數據,并提取出服飾特征,建立待辦事項、服飾特征與服務號的對應關系,經由視頻數據中預先集成的時間戳,計算出實際辦理時長,經由所述對應關系,比對所述預估辦理時長和實際辦理時長,確定出偏差,并將所述偏差寫入到預設模板中,生成政務服務能力的評估報告;
6、遍歷出所述偏差大于閾值的用戶,并定義為目標用戶,配置出每個目標用戶的影響因素,其中所述影響因素至少包括:年齡、家庭住址和陪同人員,設置與所述影響因素一一對應的權重值;
7、經由所述服務號,構建服務隊列,并將所述服務隊列中的用戶定義為待辦人員,計算出所有待辦人員的偏差之和,如果計算結果大于閾值,則按照權重值有大到小的順序,對所有的未到達辦理現場的待辦人員進行排序,生成差異榜單,從所述差異榜單的前列中,選取出預設數量的待辦人員,并推送預設的時間修改彈窗。
8、進一步的,所述以多模態數據分析模型為內核,構建政務預審平臺,接收用戶上傳的個人資料和待辦事項,識別出缺失文件的步驟包括:
9、構建材料模板集,其中每個所述待辦事項均對應一個材料模板集;
10、比對所述材料模板集和個人資料,得到缺失文件,并識別出個人資料中的缺陷項。
11、進一步的,所述獲取所述待辦事項的預估辦理時長,確定用戶在政務預審平臺中領取的服務號的步驟包括:
12、獲取待辦事項的歷史辦理時長,并計算出歷史辦理時長的平均值,將所述平均值定義為預估辦理時長;
13、記錄下用戶上傳待辦事項的時間點,基于所述時間點,構建編號分配機制。
14、進一步的,所述劃分出政務服務的辦理現場,利用預先部署在所述辦理現場中的視頻監控設備,采集所有現場人員的視頻數據,并提取出服飾特征的步驟包括:
15、基于所述服飾特征,計算出每位用戶的排隊時長;
16、當排隊時長的總和大于閾值時,生成請求消息,并將所述請求消息發送到預設終端。
17、進一步的,所述并將所述偏差寫入到預設模板中,生成政務服務能力的評估報告的步驟包括:
18、向所述評估報告中插入由所述影響因素生成的標簽;
19、以當前時間為橫坐標,偏差為縱坐標,繪制變化趨勢圖,并將所述變化趨勢圖集成到評估報告中。
20、進一步的,所述遍歷出所述偏差大于閾值的用戶,并定義為目標用戶,配置出每個目標用戶的影響因素的步驟包括:
21、創建反饋渠道,接收用戶上傳的反饋信息;
22、利用所述反饋信息,對影響因素和權重值進行調整。
23、進一步的,所述經由所述服務號,構建服務隊列,并將所述服務隊列中的用戶定義為待辦人員的步驟包括:
24、從所述影響因素中,選取出優先項,并調整所述服務隊列;
25、獲取待辦人員對于時間修改彈窗的處理結果,觸發預先構建完成的優先取號策略。
26、進一步的,所述系統包括:
27、確定模塊,用于以多模態數據分析模型為內核,構建政務預審平臺,接收用戶上傳的個人資料和待辦事項,識別出缺失文件,并向用戶下發補齊通知,獲取所述待辦事項的預估辦理時長,確定用戶在政務預審平臺中領取的服務號;
28、生成模塊,用于劃分出政務服務的辦理現場,利用預先部署在所述辦理現場中的視頻監控設備,采集所有現場人員的視頻數據,并提取出服飾特征,建立待辦事項、服飾特征與服務號的對應關系,經由視頻數據中預先集成的時間戳,計算出實際辦理時長,經由所述對應關系,比對所述預估辦理時長和實際辦理時長,確定出偏差,并將所述偏差寫入到預設模板中,生成政務服務能力的評估報告;
29、設置模塊,用于遍歷出所述偏差大于閾值的用戶,并定義為目標用戶,配置出每個目標用戶的影響因素,其中所述影響因素至少包括:年齡、家庭住址和陪同人員,設置與所述影響因素一一對應的權重值;
30、推送模塊,用于經由所述服務號,構建服務隊列,并將所述服務隊列中的用戶定義為待辦人員,計算出所有待辦人員的偏差之和,如果計算結果大于閾值,則按照權重值有大到小的順序,對所有的未到達辦理現場的待辦人員進行排序,生成差異榜單,從所述差異榜單的前列中,選取出預設數量的待辦人員,并推送預設的時間修改彈窗。
31、進一步的,所述確定模塊包括:
32、構建單元,用于構建材料模板集,其中每個所述待辦事項均對應一個材料模板集;
33、識別單元,用于比對所述材料模板集和個人資料,得到缺失文件,并識別出個人資料中的缺陷項;
34、定義單元,用于獲取待辦事項的歷史辦理時長,并計算出歷史辦理時長的平均值,將所述平均值定義為預估辦理時長;
35、記錄單元,用于記錄下用戶上傳待辦事項的時間點,基于所述時間點,構建編號分配機制。
36、進一步的,所述生成模塊包括:
37、計算單元,用于根據所述服飾特征,計算出每位用戶的排隊時長;
38、發送單元,用于在排隊時長的總和大于閾值時,生成請求消息,并將所述請求消息發送到預設終端;
39、插入單元,用于向所述評估報告中插入由所述影響因素生成的標簽;
40、集成單元,用于以當前時間為橫坐標,偏差為縱坐標,繪制變化趨勢圖,并將所述變化趨勢圖集成到評估報告中。
4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42、通過構建政務預審平臺,能夠根據待辦事項,對個人資料進行預審,提醒用戶一次性準備好所有的政務材料,避免用戶多次往返,降低出錯率,通過提取用戶的服飾特征,能夠記錄下每位用戶的實際辦理時長,為政務服務能力的評估提供數據基礎,通過確定影響因素,能夠讓用戶提前了解可能的等待時間,減少排隊焦慮,并對用戶進行智能分流,能夠在優化窗口人員工作負荷的同時,優化用戶體驗,大大提高了政務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