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光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光伏電池、光伏組件。
背景技術:
1、隨著化石能源的逐漸耗盡,光伏電池作為新的能源替代方案,使用越來越廣泛。光伏電池是將太陽的光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光伏電池利用光生伏特原理產生載流子,然后使用柵線將載流子引出,從而利于將電能有效利用。光伏電池的柵線起著收集、傳輸電子的重要作用。當利用多個光伏電池組裝得到光伏組件時,常在柵線上設置焊點,后續再利用焊帶電接觸焊點,以電連接相鄰光伏電池的柵線。
2、然而,在實施焊帶與焊點的電接觸時,對于單個光伏電池而言,在焊帶的開始焊接處和結束焊接處,焊帶中錫膏以及焊帶對光伏電池施加的應力的影響均較大,容易造成焊帶的開始焊接處和結束焊接處與柵線的電連接不穩定,從而不利于載流子的高效傳輸,易降低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因而有待尋求更合適的方式來提升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實施例提供一種光伏電池、光伏組件,至少有利于提升光伏電池中載流子的傳輸效率。
2、根據本公開一些實施例,本公開實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種光伏電池,包括:電池基片,所述電池基片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對的兩個邊沿區以及位于兩個所述邊沿區之間的中心區;位于所述電池基片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排布的多個柵線;位于至少部分數量的所述邊沿區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間隔排布的第一焊點和第二焊點,所述第二焊點位于所述邊沿區中靠近所述中心區的區域上,所述第一焊點位于所述第二焊點遠離所述中心區的一側,所述第一焊點在所述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小于所述第二焊點在所述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位于至少部分數量的所述邊沿區上的第一連接線,所述第一連接線接觸連接所述第一焊點和所述第二焊點,以及接觸連接位于所述第二焊點遠離所述中心區的一側的多個所述柵線。
3、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個所述第一焊點接觸連接的所述柵線的數量小于或等于單個所述第二焊點接觸連接的所述柵線的數量;和/或,所述電池基片具有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布的多個焊接區,單個所述焊接區和單個所述邊沿區重合的區域為重合區,每一所述重合區上具有一個所述第二焊點,至少部分數量的所述重合區上具有一個所述第一焊點,至少部分數量的所述重合區上具有一個所述第一連接線。
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伏電池為背接觸電池,所述電池基片具有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焊接區和第二焊接區,多個所述柵線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細柵和第二細柵;所述第一焊接區和所述第二焊接區與兩個所述邊沿區中一者重合的區域均為第一重合區,與兩個所述邊沿區中另一者重合的區域均為第二重合區,所述第一焊接區包括的所述第一重合區和所述第二重合區中的僅一者上具有所述第一焊點,所述第二焊接區包括的所述第一重合區和所述第二重合區中的僅另一者上具有所述第一焊點。
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電池基片具有沿第二方向間隔排布的多個焊接區,所述焊接區與兩個所述邊沿區中一者重合的區域為第一重合區,與兩個所述邊沿區中另一者重合的區域為第二重合區;部分數量的所述第一重合區上具有一個所述第一焊點,部分數量的所述第二重合區上具有一個所述第一焊點,且具有所述第一焊點的所述第一重合區的數量大于具有所述第一焊點的所述第二重合區的數量。
6、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所述第一焊點的所述第二重合區為目標重合區,沿所述第一方向上與所述目標重合區正對的所述第一重合區上具有所述第一焊點。
7、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所述第一焊點的所述第二重合區為目標重合區,所述目標重合區的數量和所述焊接區的數量均為偶數,偶數個所述焊接區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心線呈軸對稱,偶數個所述目標重合區沿所述中心線呈軸對稱。
8、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伏電池還包括:位于所述中心區上的第三焊點,單個所述第三焊點至少與一個所述柵線接觸連接;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對的兩個所述第二焊點之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排布的多個所述第三焊點;其中,沿第三方向上,所述第二焊點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焊點的厚度和所述第三焊點的厚度,所述第三方向為所述電池基片的厚度方向;和/或,所述第一焊點在所述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焊點在所述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
9、在一些實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鄰的所述第二焊點和所述第三焊點之間的間距小于相鄰的所述第二焊點和所述第一焊點之間的間距。
10、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伏電池為背接觸電池,所述電池基片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焊接區和第二焊接區,多個所述柵線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細柵和第二細柵;位于所述邊沿區上的所述第一細柵和所述第二細柵中,所述第一細柵在所述第二焊接區上斷開,所述第二細柵在所述第一焊接區上斷開;所述光伏電池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上間隔排布的多個第三焊點,位于所述第一焊接區和所述中心區重合的區域上的一所述第一細柵與一所述第三焊點接觸連接,位于所述第二焊接區和所述中心區重合的區域上的一所述第二細柵與一所述第三焊點接觸連接。
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伏電池還包括:輔助線,所述輔助線不僅與所述第二焊點接觸連接,還與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二焊點的至少一個所述第三焊點接觸連接。
12、在一些實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上,所述輔助線的截面面積小于所述第一連接線的截面面積。
13、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光伏電池為背接觸電池,所述電池基片還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對的兩個邊緣區;多個所述柵線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的第一細柵和第二細柵;所述光伏電池還包括:至少位于所述邊緣區上的邊緣連接線,所述邊緣連接線接觸連接所述第一細柵或接觸連接所述第二細柵;連接部,接觸連接所述邊緣連接線和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最靠近所述邊緣區的所述第二焊點。
14、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邊緣連接線包括位于所述邊沿區的加粗部以及位于所述中心區的主體部,所述加粗部和所述主體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加粗部與所述主體部接觸連接的端部還與所述連接部接觸連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加粗部的寬度大于所述主體部的寬度。
15、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邊緣連接線還包括:位于所述邊沿區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邊沿部,所述邊沿部的端部與所述加粗部的另一端接觸連接,所述邊沿部與連接所述第一細柵和所述第二細柵中一者的所述第一連接線接觸連接,在連接所述第一細柵和所述第二細柵中另一者的所述第一連接線處斷開。
16、在一些實施例中,沿所述中心區指向所述邊沿區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連接線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逐漸變小。
17、根據本公開一些實施例,本公開實施例另一方面還提供一種光伏組件,包括:電池串,由多個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光伏電池連接而成;封裝膠膜,用于覆蓋所述電池串的表面;蓋板,用于覆蓋所述封裝膠膜背離所述電池串的表面。
18、本公開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9、一方面,設計位于邊沿區中最靠近外圍的區域上的焊點不是正投影面積更大的第二焊點,而是正投影面積更小的第一焊點,有利于將第二焊點設置于邊沿區上更靠近中心區的區域上,以降低第二焊點受到外界較大作用力的風險,以及降低第二焊點受到的外界作用力的大小,從而有利于降低后續焊帶與第二焊點焊接時出現虛焊或漏焊問題的概率,以及降低后續焊帶與第二焊點焊接后出現脫焊問題的概率。另一方面,作為后續焊帶的起焊點或尾焊點的第二焊點,在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設計得更大,不僅可以降低第二焊點自身的傳輸電阻,從而有助于第二焊點對載流子收集效率的提升,還可以提高后續焊帶與第二焊點之間的對準精度和連接強度,避免焊帶對作為起焊點或尾焊點的第二焊點的作用力過大而造成虛焊或脫焊的問題,也有助于第二焊點對載流子收集效率的提升,以及提升后續焊帶與第二焊點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20、此外,設計第一連接線接觸連接第一焊點和第二焊點,以及接觸連接位于第二焊點遠離中心區的一側的多個柵線。一方面,基于第一焊點的設置,有利于將第二焊點設置于邊沿區上更靠近中心區的區域上,則位于第二焊點遠離中心區的一側的多個柵線的數量更多,因而使得第一連接線和第一焊點接觸連接為一個整體,以作為匯流部,有利于提升匯流部自身的體積以降低匯流部的傳輸電阻,從而使得匯流部可以和更多數量的柵線匹配,以高效收集更多數量的柵線中的載流子,以及提升光伏電池中載流子的傳輸效率;另一方面,在第一連接線上設置第一焊點,有利于提升第一連接線和第一焊點構成的整體,即匯流部在電池基片上的正投影面積,從而提高后續焊帶與匯流部之間的接觸面積,進而提升光伏電池中載流子的傳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