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玩具制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制造公仔手臂的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很多公仔是注塑而成的,一般有兩種注塑形式,一種為整體注塑,一種為分體注塑,分體注塑就是將公仔的頭部、軀干和四肢分開注塑成型,然后再進行組裝。現在,有一種公仔手臂通過卡口與軀干連接,目前,該類公仔手臂的卡口無法直接注塑而成,均為注塑后加工而成,這就增加了加工工序,增加了生產成本,且延長了制造周期。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及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于制造公仔手臂的模具,可直接注塑出公仔手臂的卡口,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制造公仔手臂的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間形成公仔手臂輪廓的模腔。所述下模設有凹槽,上模嵌入凹槽中與下模扣合,下模與上膜之間設有橫向滑塊,橫向滑塊位于模腔中公仔手臂與軀干連接的一端,橫向滑塊上設有模芯部,模芯部與卡口內口輪廓相同,橫向滑塊上設有脫模缺口,下模上設有滑孔,橫向滑塊位于滑孔中且沿滑孔橫向滑動。
所述滑孔的一端設有抵于橫向滑塊端部的彈性機構,彈性機構與橫向滑塊的抵接處位于背向脫模缺口的一端。
所述彈性機構包括端蓋和彈簧,端蓋固定于滑孔端面,彈簧的兩端分別抵于橫向滑塊和端蓋上。
所述端蓋設有外螺牙,滑孔端部設有內螺牙,端蓋通過外螺牙和內螺牙配合固定于滑孔端部。
所述滑孔的孔壁及橫向滑塊的外壁均為光滑面。
所述橫向滑塊連接有推桿,推桿延伸至下模的外表面。
本實用新型設置有橫向滑塊,橫向滑塊上的模芯部處可直接注塑出公仔手臂的卡口,脫模時橫向滑塊滑動,公仔手臂的卡口部由脫模缺口處脫出,故脫模過程中橫向滑塊不會對公仔手臂的卡口部造成干涉,公仔手臂的卡口注塑過程中與主體一次成型,無需后期加工,產品的制造速度快,縮短制造周期,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還有模具結構合理,模具更為耐用,延長模具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向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注塑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脫模狀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模,2-下模,21-滑孔,3-模腔,4-橫向滑塊,41-模芯部,42-脫模缺口,43-推桿,5-彈性機構,51-端蓋,52-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用于制造公仔手臂的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和下模2之間形成公仔手臂輪廓的模腔3。下模2設有凹槽,上模1嵌入凹槽中與下模2扣合,下模2與上膜1之間設有橫向滑塊4,橫向滑塊4位于模腔3中公仔手臂與軀干連接的一端,橫向滑塊4上設有模芯部41,模芯部41與卡口內口輪廓相同,模芯部41用于注塑時形成卡口。橫向滑塊4上設有脫模缺口42,下模2上設有滑孔21,橫向滑塊4位于滑孔21中且沿滑孔21橫向滑動。橫向滑塊4連接有推桿43,推桿43延伸至下模2的外表面,推桿43的設置便于推動橫向滑塊4滑動。
滑孔21的一端設有抵于橫向滑塊4端部的彈性機構5,彈性機構5與橫向滑塊4的抵接處位于背向脫模缺口42的一端。彈性機構5可使得橫向滑塊4復位。彈性機構5包括端蓋51和彈簧52,端蓋51固定于滑孔21端面,彈簧52的兩端分別抵于橫向滑塊4和端蓋51上。端蓋51設有外螺牙,滑孔21端部設有內螺牙,端蓋51通過外螺牙和內螺牙配合固定于滑孔21端部。滑孔21的孔壁及橫向滑塊4的外壁均為光滑面,滑動更順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上模1與下模2合模,進行注塑,模腔3內形成公仔手臂,模芯部41處形成卡口,注塑完進行脫模時,首先通過推桿43推動橫向滑塊4滑動使得脫模缺口42對準卡口,彈簧52被壓縮,將公仔手臂頂出脫模,脫模完畢后,松脫推桿43,彈簧52帶動橫向滑塊4復位。
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的實現方式,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的前提下,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