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中醫藥,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1、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一種在嚴重感染、創傷、燒傷、休克等疾病發生過程中,由于炎癥反應導致肺泡、毛細血管、上皮細胞以及肺泡上皮細胞滲透性改變,以肺泡彌漫性滲出為主要特征,以頑固性低氧血癥及呼吸窘迫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綜合征。ards的病死率高達40%,是一種病情嚴重的臨床綜合征。目前,ards的治療主要依賴于重癥監護和機械通氣,但治療效果和患者預后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2、從中藥角度來看,ards的治療可以通過滌痰清熱、止咳平喘等中藥功效來實現。中藥制劑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潛力,能夠通過多種作用機制改善肺循環,糾正呼吸衰竭。盡管中藥在治療ards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潛力,但現有的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仍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一些中藥制劑在制備過程中未能充分考慮到中藥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導致制劑的療效不穩定,甚至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此外,一些中藥制劑由于包含了多種中藥材,在煎煮過程中原料下沉情況不一且容易在煎煮罐底部堆積,增加了制備成本的同時還使得中藥材在煎煮時的藥性不能有效利用。因此,針對現有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及制備方法在用藥、制備工藝和質量控制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種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1、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通過篩選和配伍中藥材,實現滌痰清熱、止咳平喘等多種功效的協同作用,同時,在制備過程中根據藥材藥性及形狀不同,分腔室研磨藥材并通過自動化的煎煮方式降低藥材在煎煮過程中的沉底情況。
2、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包括以下重量份組成:桑白皮20-40份、半夏15-35份、葶藶子15-20份、蘇子5-10份、杏仁5-10份、貝母5-10份、黃芩15-25份、黃芪8-10份、黨參8-10份、厚樸3-5份、陳皮5-10份、茯苓5-10份、生姜1-3份、大棗10-12份和甘草10-12份。
3、進一步,桑白皮20份、半夏15份、葶藶子15份、蘇子5份、杏仁5份、貝母5份、10份、黃芩15份、黃芪8份、黨參8份、厚樸3份、陳皮5份、茯苓5份、生姜1份、大棗10份和甘草10份。
4、進一步,桑白皮30份、半夏25份、葶藶子18份、蘇子8份、杏仁7份、貝母7份、12份、黃芩20份、黃芪9份、黨參9份、厚樸4份、陳皮8份、茯苓7份、生姜2份、大棗11份和甘草11份。
5、進一步,桑白皮40份、半夏35份、蘇子10份、杏仁10份、貝母10份、15份、黃芩25份、黃芪10份、黨參10份、厚樸5份、陳皮10份、茯苓10份、生姜3份、大棗12份和甘草12份。
6、一種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7、步驟一,清洗中藥:按重量份稱取桑白皮、半夏、葶藶子、蘇子、杏仁、貝母、黃芩、黃芪、黨參、厚樸、陳皮、茯苓、生姜、大棗和甘草,剔除出其中蛀蟲及腐爛部分,用清水洗凈后再用無菌蒸餾水沖洗;
8、步驟二,原料處理:將桑白皮、半夏、葶藶子、蘇子、杏仁、貝母、黃芩、黃芪、黨參、厚樸、陳皮、茯苓、生姜、大棗和甘草置于煎煮裝置中分別搗碎,得到中藥顆粒;
9、步驟三,制備湯劑:將中藥顆粒置于煎煮裝置中加水浸泡后煎煮,過濾后分別得到頭煎液和濾渣,對濾渣加水再次煎煮,在二煎煮沸后過濾,得到二次濾液,將二次濾液與頭煎液混勻后得到煎液,將煎液加入容量瓶內渦旋混勻,用濾膜過濾收集濾液,即得到用于治療ards的中藥制劑。
10、進一步,步驟二中,搗碎的中藥顆粒直徑為過4目篩且不過10目篩。
11、進一步,步驟三中,加水浸泡時間為60min,煎煮時先武火煮至沸騰,通過煎煮裝置調節功率至文火保持藥液沸騰但液面無起伏的狀態30min,二煎煮沸時間為20min。
12、進一步,步驟三中,煎液加入容量瓶后用甲醇進行定容,渦旋混勻后所用濾膜的孔徑為0.45μm。
13、進一步,步驟二和步驟三中,煎煮裝置包括罐體,罐體頂部固定連接有粉碎腔,粉碎腔內設有用于粉碎中藥材和回收粉碎后的中藥材渣滓的粉碎組件,粉碎腔頂部連通有投料組件,罐體內設有用于煎煮中藥材的煎煮組件,煎煮組件信號連接有控制器,煎煮組件內設有用于輸送粉碎后的中藥材顆粒的輸送組件,輸送組件均與粉碎腔連通,輸送組件底部固定連接有用于攪拌湯劑和防止藥渣沉底的攪拌組件。
14、進一步,粉碎腔內設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將粉碎腔分隔為自上到下的粉碎層和輸送層,投料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第一隔板頂部的第一直筒,第一直筒外部設有固定連接于第一隔板頂部的第一輸送筒,第一直筒與第一輸送筒之間設有第一輸送通道,第一直筒與第一輸送筒之間固定連接有若干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將第一輸送通道分隔為若干投料通道,投料通道頂部均開有與外部連通的投料口,粉碎層內設有若干與投料通道對應的電動轉軸,電動轉軸均與控制器信號連接,電動轉軸上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刀片,隔板上設有若干濾網和壓力傳感器,濾網和壓力傳感器均位于每個投料通道內,粉碎層內遠離第一直筒的一側設有若干回收盒,回收盒均與投料通道一一對應,第一直筒內設有氣泵,第一直筒上環設有連通第一直筒內部與投料通道的出風道,氣泵和壓力傳感器均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15、罐體上還鉸接有透明窗,煎煮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罐體內底壁的煎煮罐,煎煮罐頂部鉸接有透明的罐蓋,煎煮罐連通有輸水管,輸水管遠離煎煮罐的一端延伸至罐體外部并連通有水箱,煎煮罐的夾層內設有若干電熱絲,電熱絲均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16、輸送組件包括第二直筒和位于第二直筒外部的第二輸送筒,第二直筒和第二輸送筒的頂端均延伸至輸送層內并與第一隔板底部固定連接,第二輸送筒與第二直筒之間設有第二輸送通道,第二直筒與第二輸送筒之間固定連接有若干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將第二輸送通道分隔為若干進料通道,進料通道均與投料通道一一對應,進料通道與投料通道之間均連通有滑落槽;
17、第二輸送筒與第二直筒的底端均延伸至煎煮罐內部,且第二輸送筒外部固定連接有若干輸送管,輸送管均與進料通道對應且相互連通,輸送管遠離進料通道的一端均開有若干第一出料口,第一輸送筒底部開有若干與進料通道對應的第二出料口;
18、攪拌組件包括固定連接于第二直筒內的電機盒,電機盒內頂部固定連接有伺服電機,第二直筒內壁設有用于隔絕電機盒與外部藥液高溫的隔熱層,伺服電機的輸出軸上同軸固定連接有傳動桿,傳動桿一端延伸至煎煮罐內并固定連接有若干刮刀,伺服電機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19、本發明中所用的各組分的功效如下:
20、桑白皮:味甘,性寒。歸肺經。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主治肺熱喘咳,水腫脹滿尿少,面目肌膚浮腫等。
21、半夏:味辛,性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主治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胃氣上逆,嘔吐反胃,胸胱痞悶,梅核氣,癰疽腫毒,療痂痰核,毒蛇咬傷。
22、葶藶子:味辛、苦,性寒。歸肺、膀胱、大腸經。具有瀉肺降氣,祛痰平喘,利水消腫,泄熱逐邪的功效。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癰,水腫,胸腹積水,小便不利,亦治癰疽惡瘡,瘰疬結核等。
23、蘇子:味辛,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等。
24、杏仁:味苦,性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具有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的功效。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腸燥便秘等。
25、貝母:味苦,性寒。歸肺、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的功效。主治風熱咳嗽,痰火咳嗽,療痂,瘻瘤,瘡毒,肺癰,乳癰等。
26、黃芩:味苦,性寒。歸肺,歸膽、脾、大腸、小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癰腫瘡毒,血熱出血,胎熱胎動不安等。
27、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功效。主治脾胃氣虛及中氣下陷諸證,肺氣虛及表虛自汗,氣虛外感諸證,氣虛浮腫,小便不利,癰疽難潰或久潰不斂等。
28、黨參: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脾益肺,養血生津等功效。主治脾肺氣虛,氣津兩傷,氣血雙虧所致面色蒼白或萎黃,頭暈心悸,體弱乏力等。
29、厚樸:味苦、辛,性溫。歸脾、胃、肺、大腸經。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等功效。主治濕阻中焦,脾胃氣滯之脂腹脹滿、不思飲食、曖氣吞酸、倦怠便澹等。
30、陳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主治脾胃氣滯,濕阻之脫腹脹滿,食少吐瀉,嘔吐,呃逆,濕痰寒痰,咳嗽痰多,胸痹等。
31、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的功效。主治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澹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
32、生姜: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的功效。主治風寒感冒輕癥,脾胃寒證,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等。
33、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等功效。主治脾氣虛弱,消瘦,倦怠乏力,便澹,臟躁,失眠證等。
34、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肺、脾、胃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氣不足,心悸氣短,脈結代,癰腫瘡毒,咽喉腫痛,咳嗽痰多,胱腹、四肢攣急疼痛,緩解藥物毒性、烈性等。
35、采用上述方案的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36、1、本方案,通過精心搭配多種藥材,實現了顯著的治療效果。其中,桑白皮和半夏作為君藥,共同發揮著核心作用。桑白皮能夠清理肺部痰熱,平喘止咳,同時促進體內水分排出,減輕水腫;半夏則具有燥濕化痰、調和胃部、緩解逆氣、消散結塊的功效,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改善呼吸系統癥狀。
37、葶藶子、蘇子、杏仁及貝母作為臣藥,進一步增強了君藥的治療效能。它們共同作用于肺部,瀉肺降氣、消痰潤肺、止咳散結,使得整個方劑在緩解呼吸道癥狀方面更為全面和深入。
38、黃芩、黃芪、生姜與黨參作為佐藥,不僅清熱燥濕、補氣固表、補中益氣,還起到了調和脾胃的重要作用,為方劑的整體療效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39、厚樸、陳皮、茯苓及大棗作為使藥,其下氣消痰、理氣健脾、利水滲濕、補中益氣的功效,不僅有助于調和諸藥,還使得整個方劑在改善體內環境、促進康復方面更具優勢。
40、甘草作為使藥之一,兼具調和諸藥與止咳緩急的雙重作用,對于緩解咳嗽癥狀具有顯著的輔助作用,能夠平衡全方藥性,使整體療效更加穩定。這些藥材共同使用,不僅能夠有效清除痰液、緩解咳嗽和氣喘,還體現了中醫“燥化之中寓行運之法”的治療理念,通過調理脾胃功能,從根本上消除痰液生成的源頭。整個方劑用藥精簡,但效果顯著,為治療相關ards疾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1、2、本方案,將中藥材分別搗碎至過4目篩且不過10目篩的顆粒,有利于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在煎煮過程中充分釋放,提高了制劑的藥效。同時,分腔室研磨藥材避免了不同藥材之間的交叉污染,保證了制劑的純凈性。通過加水浸泡、煎煮、過濾和定容等步驟,精確控制了中藥制劑的制備過程。先武火后文火的煎煮方式,既保證了中藥材的有效成分能夠充分溶解于水中,又避免了因溫度過高而破壞藥材的有效成分。二次煎煮和濾膜過濾進一步提高了制劑的純凈度和藥效。
42、3、本方案,通過設置帶有不同轉速電動轉軸的粉碎組件,可以根據中藥材的特性(如韌性、顆粒大小等)進行分組粉碎。這種個性化的處理方式不僅提高了粉碎效率,還確保了不同中藥材在煎煮前的適宜粒度,有利于藥效的充分釋放。例如,對于韌性強的中藥材如桑白皮和陳皮,采用強烈的絞切;而對于顆粒小或易碎的中藥材如蘇子,則進行輕微絞切。這種設計使得中藥材的預處理更加科學、合理。
43、4、本方案,利用濾網和壓力傳感器組成的智能回收系統,可以自動檢測并回收粉碎后的中藥材渣滓和未完全研磨的中藥殘留物。這不僅減少了藥材浪費,還方便了后續的二次研磨或處理。同時,通過氣泵將渣滓吹至回收盒內,實現了自動化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44、5、本方案,通過輸送組件將粉碎后的中藥材顆粒均勻分散至煎煮罐內,避免了傳統煎煮過程中中藥顆粒在底部堆積造成的糊底問題。特別是通過輸送管和第一、第二出料口的設置,實現了中藥顆粒與藥液的均勻混合,確保了煎煮的均勻性和藥效的充分發揮。攪拌組件通過伺服電機驅動刮刀轉動,不僅攪動了底部藥液,還將沉底的中藥顆粒從煎煮罐底部刮起,有效防止了糊底現象的發生。同時,這種攪拌方式還減少了煎煮罐內的殘渣遺留,提高了中藥的利用率和藥效。
45、本發明的附加方面和優點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給出,部分將從下面的描述中變得明顯,或通過本發明的實踐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