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顯示。更具體地,涉及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出光效率增強結構(enhanced?efficiency?structure,簡稱ees)可以增強顯示模組的出光效率。ees結構的關鍵膜層由低折射層(eoc)和高折射層(hoc)構成,光線在低折射層的斜面發生全發射,使斜視角的光線發生偏轉,并從接近正視角的方向射出,提升出光效率。
2、然而,ees結構的顯示模組在極端環境,例如高溫高濕的環境下,顯示區開孔(aahole)位置處正應力的高折射層容易收縮向上翹曲,與下方負應力無機層之間發生剝離(peeling),形成水汽入侵路徑,導致孔區封裝失效,產生黑斑(gdsh),影響產品的使用性能,縮短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公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以解決相關技術中顯示區開孔附近高折射層與下方無機層分離導致封裝失效、產生黑斑缺陷的技術問題。
2、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公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3、本公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所述顯示面板包括襯底基板和形成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開孔區、顯示區、以及位于所述開孔區與所述顯示區之間的隔離區,所述隔離區具有與所述顯示區相鄰的第一邊界線和與所述開孔區相鄰的第二邊界線,所述隔離區包括:
4、在所述襯底基板上形成的圍繞所述開孔區、且在由所述第一邊界線至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第一隔離柱、隔離壩和第二隔離柱;
5、在所述第一隔離柱、隔離壩和第二隔離柱的遠離所述襯底基板一側依次層疊的無機層、第一折射層和第二折射層,所述無機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隔離區,所述第一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隔離壩之間的區域,所述第一折射層上設置有一個或由所述第一邊界線至第二邊界線的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開孔,所述開孔包括靠近所述無機層的第一孔徑和遠離所述無機層的第二孔徑,所述第一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徑,所述第二折射層填充所述開孔并覆蓋所述第一折射層,所述第二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二邊界線不交疊。
6、可選的,所述隔離區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折射層的遠離所述第一折射層一側的第一有機層,所述第一有機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隔離區。
7、可選的,所述隔離壩包括在所述第一邊界線朝向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第一隔離壩和第二隔離壩,所述第一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第一隔離壩或第二隔離壩之間的區域,所述第二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第二隔離壩之間的區域。
8、可選的,所述隔離壩包括在所述第一邊界線朝向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第一隔離壩和第二隔離壩,所述第二隔離柱包括在所述第一邊界線朝向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多個第二子隔離柱,所述第二子隔離柱朝向顯示區或開孔區的側面形成有凹陷,所述第一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第一隔離壩或第二隔離壩之間的區域,所述第二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第三邊界線之間的區域,所述第三邊界線為所述第二隔離柱的靠近所述開孔區的邊界線。
9、可選的,所述第二隔離柱的徑向截面呈倒梯形,所述第二隔離柱包括靠近所述襯底基板且與所述襯底基板平行的第一底面、以及朝向顯示區或開孔區的側面,所述第一底面與所述側面之間的夾角大于等于100°且小于等于120°。
10、可選的,所述隔離區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折射層和所述第二折射層之間的第一粘結層,所述第一粘結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
11、可選的,所述第一粘結層為粘度大于等于2.8pa·s且小于等于3.2pa·s的有機材料層。
12、可選的,所述無機層靠近所述第二折射層的表面為經過硅烷偶聯劑處理的表面。
13、可選的,所述開孔的孔徑沿第一方向遞減,所述第一方向為垂直于襯底基板且遠離所述無機層的方向。
14、可選的,所述隔離區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第一隔離柱之間的第一隔離環、以及設置于所述隔離壩與所述第二隔離柱之間的第二隔離環。
15、可選的,所述顯示區包括在所述襯底基板一側依次層疊的有源層、覆蓋所述有源層的柵極絕緣層、形成在所述柵極絕緣層上的柵極、覆蓋所述柵極的層間介電層、形成在所述層間介電層上的第一源漏金屬層、覆蓋所述第一源漏金屬層的第一平坦層、形成在所述第一平坦層上的第二源漏金屬層、覆蓋所述第二源漏金屬層的第二平坦層、形成在所述第二平坦層上的像素界定層,所述像素界定層界定出多個子像素開口,所述子像素開口內形成有發光器件,所述顯示區還包括形成在所述像素界定層上的隔離柱層、覆蓋所述發光器件和隔離柱層的封裝層以及設置于所述封裝層上的觸控層,所述封裝層包括依次層疊的第一無機封裝層、有機封裝層和第二無機封裝層,所述觸控層包括依次層疊的阻擋層、第一金屬層、絕緣層、第二金屬層、第一有機折射層和第二有機折射層;
16、所述第一隔離柱和所述第二隔離柱與所述第二源漏金屬層同層設置,所述隔離壩包括在所述第一邊界線朝向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第一隔離壩和第二隔離壩,所述第一隔離壩與所述第一平坦層、像素界定層和隔離柱層同層設置,所述第二隔離壩與所述第一平坦層、第二平坦層、像素界定層和隔離柱層同層設置,所述第一折射層與所述第一有機折射層同層設置,所述第二折射層與所述第二有機折射層同層設置,所述無機層與所述第二無機封裝層、阻擋層和絕緣層同層設置,所述第一隔離環和第二隔離環與所述像素界定層和隔離柱層同層設置。
17、本公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如上所述的顯示面板。
18、本公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所述顯示面板包括襯底基板和形成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開孔區、顯示區、以及位于所述開孔區與所述顯示區之間的隔離區,所述隔離區具有與所述顯示區相鄰的第一邊界線和與所述開孔區相鄰的第二邊界線;所述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包括:
19、在所述襯底基板上形成圍繞所述開孔區、且在由所述第一邊界線至第二邊界線的方向上依次間隔設置的第一隔離柱、隔離壩和第二隔離柱;
20、在所述第一隔離柱、隔離壩和第二隔離柱的遠離所述襯底基板一側形成依次層疊的無機層、第一折射層和第二折射層,所述無機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隔離區,所述第一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蓋所述第一邊界線與所述隔離壩之間的區域,所述第一折射層上設置有一個或由所述第一邊界線至第二邊界線的方向間隔設置的多個開孔,所述開孔包括靠近所述無機層的第一孔徑和遠離所述無機層的第二孔徑,所述第一孔徑大于所述第二孔徑,所述第二折射層填充所述開孔并覆蓋所述第一折射層,所述第二折射層在所述襯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與所述第二邊界線不交疊。
21、本公開的有益效果如下:
22、本公開實施例的顯示面板,第一折射層上設置有上窄下寬的開孔,第二折射層填充開孔并覆蓋第一折射層,在開孔位置處,第一折射層與下方膜層形成鉚接結構,鉚接結構可以將第一折射層和下方膜層鎖扣住,增強兩者之間的結合力,另一方面,在第一折射層上設置開孔,也可以進一步增大第二折射層與下方膜層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強第二折射層與下方膜層之間的結合力,進而降低第二折射層與下方無機層的分離風險,提高封裝可靠性,避免出現黑斑缺陷,進而提高顯示面板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