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
背景技術:
1、車輛是將乘坐的用戶移動到所需方向的裝置。代表性地,可以舉汽車為例。另一方面,將電力作為動力的電動汽車或將它們與內燃機組合的混動汽車等使用馬達和電池等來產生輸出。
2、通常,馬達具有定子(stator)和相對于定子可旋轉地配置的轉子(rotor)。定子構成為具有設置有復數個槽的芯以及經由復數個槽纏繞于芯的線圈。
3、為了提高馬達的效率并減少銅損(焦耳損失:joule?loss),使用提高定子繞線的填充率(相對于槽內的面積的銅線面積的比例)的發卡繞線方式的馬達(以下,稱為發卡馬達)。為了改善繞線電阻產生的損失,發卡馬達應用了脫離現有的圓形繞線方式的發卡繞線方式。
4、發卡馬達包括其復數個槽沿周向排列的芯以及插入于復數個槽的復數個發卡(hairpin)。各發卡包括插入于彼此不同的槽的內部的插入部。
5、發卡繞線方式是,將相對較粗的方形截面銅線插入于槽的方式。根據發卡繞線方式,由于沒有線圈之間的空間浪費,因此能夠使填充率最大化,從而可以預期電阻降低引起的輸出的提高。
6、另一方面,以滿足耐熱等級、絕緣性能的方式選定馬達的線圈規格,并且將選定后的線圈規格相同地應用于整個線圈。為了實現馬達的輕量化、高效化,施加電壓會逐漸上升,相應地絕緣性能被進一步強化。由此,涂層材料會變厚且高規格,從而使得繞線價格內加工成本比例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1、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2、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通過提高絕緣性能來實現輕量化和高效化的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
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為了確保馬達競爭力,能夠在滿足耐熱等級、絕緣性能等的同時,降低制造成本的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
4、本發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目的,并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從以下記載中明確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5、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
6、在本發明一方面的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中,所述定子包括:芯,設置有復數個槽;以及復數個線圈,纏繞于復數個所述槽,復數個所述線圈中的至少兩個線圈具有至少一種不同的規格(specification)。
7、復數個所述線圈可以包括與供電線連接的第一線圈和與所述第一線圈連接的第二線圈。
8、所述第一線圈可以包括防電暈涂層,所述第二線圈可以不包括防電暈涂層。
9、所述第一線圈的介電常數可以低于所述第二線圈。即使在此情況下,所述第一線圈也可以包括防電暈涂層,所述第二線圈可以不包括防電暈涂層。
10、所述第一線圈的聚醚醚酮(peek)可以厚于所述第二線圈。
11、所述第一線圈可以是應用聚醚醚酮擠壓規格的線材,所述第二線圈可以是未應用聚醚醚酮擠壓規格的線材。
12、在所述芯的中心部可以沿軸向貫穿形成有孔,所述槽可以配置于所述孔的外側周緣。
13、所述供電線可以與配置于離所述孔最遠位置的線圈連接。
14、或者,所述供電線可以與配置于離所述孔最遠位置的線圈和配置于離所述孔最近位置的線圈連接。
15、復數個所述線圈離供電線越遠,其介電常數可以越高。
16、復數個所述線圈離供電線越近,其涂層可以越厚。
17、復數個所述線圈可以包括與供電線連接的第一匝以及與所述第一匝連接的第二匝至第n匝。
18、所述第一匝的介電常數可以低于所述第n匝的介電常數。
19、隨著匝數從所述第一匝正價至所述第n匝的,其介電常數可以升高。
20、所述第一匝至第x匝的介電常數可以低于第x+1匝至所述第n匝的介電常數。
21、所述第一匝的涂層厚度可以厚于所述第n匝的涂層厚度。
22、發明效果
23、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實施例,能夠實現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的輕量化和高效化。
24、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的至少一個實施例,為了確保馬達競爭力,能夠滿足耐熱等級、絕緣性能等的同時,降低定子及具有該定子的馬達的制造成本。
25、另一方面,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效果會在后述的本發明實施例的詳細的說明中直接或暗示地公開。
1.一種定子,其中,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定子,其中,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其中,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中,
14.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中,
15.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中,
16.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定子,其中,
17.一種馬達,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