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數控機床輔助部件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新型垂直度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墻、柱模板施工作業過程中,模板的垂直度檢測方式是由兩名施工人員配合,一人到立面模板的上方掛好線墜,另一個人在下方調整垂線,使之自然垂下,然后兩人在垂線的上下兩個端點附近選兩個點,用卷尺測量垂線與模板的距離,最后兩個讀數相互對照,如果上下兩個讀數相等,則說明該墻面豎直;如讀數不同,根據得出的讀數做出判斷并做出調整。但是在檢測時由于模板立面有加固作用的橫擋、木方的存在,給垂直度的檢測帶來很多不便,采用卷尺測量檢測數據不夠準確,人工操作誤差極大,不能有效的保證卷尺與垂線是在垂直角度下進行的檢測,隨機性大;另外在鋪設頂板時,需要搭設有支撐作用的滿堂腳手架,腳手架的豎向桿需要豎直的支撐在模板底部,否則可能造成由于在荷載作用下腳手架失穩,引發事故;而在梁、板的水平模板鋪設施工時,需要用水平尺檢測模板的水平度,施工人員既要攜帶垂直檢測儀器還要攜帶水平檢測儀器,負擔較重,另外施工現場環境復雜,施工人員需爬上爬下、費時費力,工程質量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垂直度檢測裝置,該裝置可伸縮折疊便于攜帶,即可測量水平度也可檢測垂直度,檢測精度高,使用方便,提高施工效率。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新型垂直度檢測裝置,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關垂直度項目的檢測,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凸部的支撐部和與支撐部連接的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設置有滑槽的支撐架、與支撐架滑動連接且設置有第一凸部的激光測距儀;所述滑槽與凸部、第一凸部尺寸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中,在使用時,將設置有第一凸部的激光測距儀安裝在設置有滑槽的支撐架上,控制支撐架與支撐部相互垂直,通過激光測距儀測量測距儀距離被檢測面之間的距離,通過多次檢測不同位置距離,得出被檢查面垂直度偏差情況,數據準確,操作簡單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完成后,將激光測距儀從支撐架上取下,將支撐部向支撐架一側彎折,使得支撐架的凸部完美安裝在滑槽內,使得支撐部與支撐架形成一體,收納簡單。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部與檢測機構鉸接,所述鉸接處設置有鎖緊機構。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部上還設置支座和第一水準氣泡,所述支座設置在支撐部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準氣泡設置在支撐部遠離支座的一側。第一水準氣泡有效的保證操作人員通過查看第一水準氣泡的情況,確認支撐部是處于水平。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座為高度調節支座。能夠有效的保證在凹凸不平的基面上進行使用。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水準氣泡為萬向水準氣泡。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架上還設置有第二水準氣泡。確保使用者能夠有效的將支撐架調整水平;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水準氣泡為圓柱水準氣泡。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激光測距儀與支撐架組成的檢測機構,通過激光測距儀在支撐架上的滑動,實現激光測距儀對于被側面不同點的檢測,檢測數據準確、可靠性高。
(2)本實用新型通過支撐架上滑槽與支撐部上凸部進行配合使用,收納簡單、方便。
(3)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簡單、方便,實用性強,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側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激光測距儀的示意圖。
圖中:1-支撐部、11-凸部、12-支座、13-第一水準氣泡、2-支撐架、21-滑槽、22-第二水準氣泡、3-鎖緊機構、4-激光測距儀、41-第一凸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新型垂直度檢測裝置,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關垂直度項目的檢測,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凸部11的支撐部1和與支撐部1連接的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設置有滑槽21的支撐架2、與支撐架2滑動連接且設置有第一凸部41的激光測距儀4;所述滑槽21與凸部11、第一凸部41尺寸相匹配。
在使用時,將設置有第一凸部41的激光測距儀安裝在設置有滑槽21的支撐架2上,控制支撐架2與支撐部1相互垂直,通過激光測距儀4測量測距儀距離被檢測面之間的距離,通過多次檢測不同位置距離,得出被檢查面垂直度偏差情況,數據準確,操作簡單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完成后,將激光測距儀4從支撐架2上取下,將支撐部1向支撐架2一側彎折,使得支撐架2的凸部11完美安裝在滑槽21內,使得支撐部1與支撐架2形成一體,收納簡單。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支撐部1與檢測機構鉸接,所述鉸接處設置有鎖緊機構3。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上述改進,鎖緊機構3為鎖緊螺栓,在支撐部1和檢測機構的支撐架2上均設置有與鎖緊螺栓相匹配的內螺紋孔,支撐部1的內螺紋孔與支撐架2的內螺紋孔相互重合形成一個通孔。鎖緊螺栓穿過通孔進行支撐部1與支撐架2的鎖緊。在使用過程中,調整支撐部1與支撐架2之間的角度,當達到90°時,通過鎖緊螺栓進行鎖緊,使得在進行垂直度檢測過程中,支撐部1與支撐架2的角度不會出現改變,影響檢測精度。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支撐部1上還設置支座12和第一水準氣泡13,所述支座12設置在支撐部1的底部,所述第一水準氣泡13設置在支撐部1遠離支座12的一側。第一水準氣泡13有效的保證操作人員通過查看第一水準氣泡13的情況,確認支撐部1是處于水平。所述第一水準氣泡13為萬向水準氣泡。所述支座12為高度調節支座12。
需要說明的是,通過上述改進,第一水準氣泡13安裝在支座12的頂面,第一水準氣泡13的頂面與支座12的頂面在同一平面上。支座12設置為高度可調節的支座12,由于在施工現場,支撐部1放置的基面平整度均到不到要求,通過查看萬向水準氣泡是否有偏轉,氣泡時候是否在采用高度調節支座12,能夠有效的對支撐部1進行調節,使得支撐部1達到水平。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支撐架2上還設置有第二水準氣泡22。確保使用者能夠有效的將支撐架2調整水平;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所述第二水準氣泡22為圓柱水準氣泡。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新型垂直度檢測裝置,用于建筑工程中有關垂直度項目的檢測,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凸部11的支撐部1和與支撐部1連接的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包括設置有滑槽21的支撐架2、與支撐架2滑動連接且設置有第一凸部41的激光測距儀4;所述滑槽21與凸部11、第一凸部41尺寸相匹配。
本實用新型中,在使用時,將設置有第一凸部41的激光測距儀安裝在設置有滑槽21的支撐架2上,控制支撐架2與支撐部1相互垂直,通過激光測距儀4測量測距儀距離被檢測面之間的距離,通過多次檢測不同位置距離,得出被檢查面垂直度偏差情況,數據準確,操作簡單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在使用完成后,將激光測距儀4從支撐架2上取下,將支撐部1向支撐架2一側彎折,使得支撐架2的凸部11完美安裝在滑槽21內,使得支撐部1與支撐架2形成一體,收納簡單。
所述激光測距儀4為多個安裝在支撐架2上,有效的對被檢測面進行檢測,檢測完成后通過滑動將激光測距儀4取下。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部1與檢測機構鉸接,所述鉸接處設置有鎖緊機構3。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部1上還設置支座12和第一水準氣泡13,所述支座12設置在支撐部1的底部,所述水準氣泡設置在支撐部1遠離支座12的一側。第一水準氣泡13有效的保證操作人員通過查看第一水準氣泡13的情況,確認支撐部1是處于水平。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座12為高度調節支座12。能夠有效的保證在凹凸不平的基面上進行使用。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一水準氣泡13為萬向水準氣泡。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架2上還設置有第二水準氣泡22。確保使用者能夠有效的將支撐架2調整水平;確保檢測數據的準確性。
進一步地,為了更好的實現本實用新型,所述第二水準氣泡22為圓柱水準氣泡。
所述高度調節支座包括固定座,與固定座連接的伸縮部,所述伸縮部遠離固定座的一側與支撐部底部連接。所述伸縮部上還設置有第一鎖緊螺栓,有效的確保在通過高度調節支座將支撐部調整到水平后,通過第一鎖緊螺栓保證在檢測過程中,長時間處于水平,使得檢測數據精確。
激光測距儀4,高度調節支座、萬向水準氣泡、圓柱水準氣泡均為現有元件,直接安裝在本實用新型上,進行調試即可,故不贅述激光測距儀4,高度調節支座12、萬向水準氣泡、圓柱水準氣泡的內部結構。
本實施例的其他部分與上述實施例相同,故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