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井室蓋板,具體涉及一種井室蓋板。
背景技術:
1、井室蓋板在生產、生活中是井室的防護裝置,其中井室可以為熱力井室、通信井室等。井室蓋板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夠有效防止雨水、雜物等進入井室,保持井室內部的清潔和干燥。同時,該井室蓋板易于安裝和維護,方便工作人員進行井室檢查和維修工作。
2、但是在井室蓋板開蓋時,由于井室存在有毒有害氣體,易造成作業人員中毒窒息,造成人員傷害。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井室蓋板,以解決目前在井室蓋板開蓋時易造成作業人員中毒的問題。
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井室蓋板,包括:
3、井蓋框架,所述井蓋框架設置在井室的開口旁側,所述井蓋框架上設置有與井室開口連通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側壁底端設置有支撐板;
4、井蓋結構,所述井蓋結構通過井蓋底座連接器鉸接于井蓋框架上,所述井蓋結構容置于通孔內并放置于支撐板上,所述井蓋底座連接器上設置有自動鎖具;
5、氣體檢測裝置,所述氣體檢測裝置設置在井蓋結構上,所述氣體檢測裝置用于對井室內的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檢測;
6、觸發器,所述觸發器設置在井蓋底座連接器位置;
7、電源,所述電源用于為井室蓋板整體提供電能;
8、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封裝設置在井蓋結構的內部,所述氣體檢測裝置和觸發器的輸出端分別連接于控制器的輸入端,所述自動鎖具的受控端連接于控制器的輸出端;
9、在所述井蓋結構相對井蓋框架發生微轉動時,所述觸發器被觸發并生成開蓋指令,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開蓋指令后,所述控制器將氣體檢測裝置反饋的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值與控制器內部設定的安全閾值進行比較,當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值在設定安全閾值范圍內時,所述控制器向自動鎖具發出開鎖指令,所述自動鎖具開啟,當氣體檢測值超出安全閾值時,所述控制器不向自動鎖具發出開鎖指令。
10、上述井室蓋板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氣體檢測與機械聯鎖的智能協同控制,當打開井蓋,自動測量井室有毒有害氣體濃度,達到檢測作業環境,保護作業人員安全的目的,有效解決了當打開井室蓋板時因有毒有害氣體泄漏導致的作業安全隱患,同時提升了井蓋操作的自動化程度與防護可靠性。
11、在開蓋動作觸發時,控制器同步啟動氣體檢測裝置,實現“機械觸發+氣體檢測”雙信號驗證,確保無安全檢測盲區。通過井蓋結構上集成氣體檢測裝置,實時監測井室內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控制器根據檢測值與預設安全閾值的對比,僅在氣體濃度安全時允許開鎖,直接阻斷危險工況下的開蓋操作,從根源上避免人員暴露于有毒環境。輕微轉動井蓋即觸發開蓋指令,但僅在氣體安全時自動解鎖,形成“先檢測、后操作”的強制安全流程,降低人為疏忽風險。當檢測值超標時,控制器立即鎖死自動鎖具,并通過報警模塊發出警報。
1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撐板的上方設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設在通孔的內側,以使井蓋結構與井蓋框架之間通過密封圈密封。
13、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井蓋框架的底端設置有防墜落裝置,所述防墜落裝置正對井蓋結構布置。
1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防墜落裝置包括:
15、報警器,所述報警器設置在井蓋結構上;
16、多個防墜落網掛鉤,各所述防墜落網掛鉤分別設置在井蓋框架的底端;
17、防墜落網,所述防墜落網掛設在防墜落網掛鉤上,并形成頂端開口底端封閉的構型,所述防墜落網與防墜落網掛鉤之間設置有拉力傳感器,所述拉力傳感器的輸出端連接于控制器的輸入端;
18、所述拉力傳感器將拉力檢測信號實時反饋至控制器,當所述拉力傳感器反饋的拉力值大于控制器內置的拉力閾值時,所述控制器判定存在墜物情況,所述控制器控制報警器報警。
19、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防墜落網通過掛鉤懸掛于井蓋框架底部,形成“頂端開口、底端封閉”的兜狀結構,可有效攔截因井蓋意外開啟或破損時墜落的工具、雜物或人員,避免墜物直接落入井室造成設備損壞或人身傷害。
20、防墜落網掛鉤設置在井蓋框架的安裝孔內,將防墜落網掛鉤懸掛于安裝孔上即可完成組裝,安裝十分便捷,當防墜落網掛鉤損壞時,防墜落網掛鉤設為標準件,購買、更換方便快捷。
21、當墜落物沖擊防墜落網時,拉力值超過控制器預設閾值,控制器立即觸發報警器發出聲光警報,提醒周邊人員采取應急措施。
2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井蓋結構包括:
23、井蓋本體,所述井蓋本體的底端設置有凹槽;
24、井蓋保溫殼體,所述井蓋保溫殼體可拆卸設置在井蓋本體的底端并與井蓋本體的凹槽形成容置腔體;所述井蓋本體的底端設置有電子組件殼體,所述電子組件殼體位于凹槽內,所述氣體檢測裝置、電源和控制器設置在電子組件殼體內。
2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井蓋保溫殼體上設置有泡沫劑充裝接口;所述容置腔體內充裝有泡沫劑。
26、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泡沫劑在容置腔體內膨脹形成保溫泡沫層,有效隔絕外界冷空氣與井室內的熱交換,顯著提升井室的保溫性能,達到保溫、降噪、隔離的目的。
27、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電子組件殼體內部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井蓋本體的凹槽內側設置有加熱組件,所述加熱組件沿井蓋本體環向布置;所述加熱組件包括:
28、環形定位框,所述環形定位框設置在井蓋本體的內側并與井蓋本體內側壁之間圍設形成加熱組件盛裝腔;
29、加熱膜/絲,所述加熱膜/絲設置在加熱組件盛裝腔內部,所述加熱膜/絲的受控端連接于控制器的輸出端。
30、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當控制器接收到開蓋指令時,控制器自動啟動加熱組件,通過加熱膜/絲對井蓋結構與井蓋框架的接觸面進行定向加熱,快速融化冰層或防止結冰,徹底避免傳統人工鏟冰的低效操作。加熱膜/絲沿井蓋本體內側環向均勻布置,結合環形定位框的固定結構,確保熱量均勻傳遞至井蓋結構與井蓋框架的閉合邊緣。
3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井蓋本體的底端還設置有相變儲能保溫結構,所述相變儲能保溫結構包括:
32、絕熱殼體,所述絕熱殼體固定于井蓋本體的底端,所述絕熱殼體的內部由上至下依次間隔設置有隔板和導熱板,所述隔板、絕熱殼體內側壁以及井蓋本體底壁之間圍設成第一密封腔體,所述隔板、絕熱殼體內側壁以及導熱板之間圍設成第二密封腔體;
33、絕熱層,所述絕熱層設置在第一密封腔體內;
34、相變材料層,所述相變材料層設置在第二密封腔體內;當井室內溫度低于相變材料層的熔點時,所述相變材料層自動凝固釋放潛熱。
35、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引入相變儲能保溫結構,結合超絕熱材料與潛熱儲能技術,構建了井蓋本體的“被動保溫+主動調溫”雙重防護體系,進而在冬季可通過相變材料層釋放的熱量傳遞至井室內部的設備位置,避免井室內部設備凍壞,有效解決了低溫環境下井室熱量流失導致的井蓋結冰、密封失效及井內設備凍損問題,同時降低加熱組件的能耗需求。
3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相變材料層為石蠟基相變材料層,所述石蠟基相變材料層的熔點為-10℃~0℃,當井室溫度低于0℃時,相變材料自動凝固釋放潛熱,維持井室溫度在5℃以上;
37、所述井蓋保溫殼體上設置有過孔,所述導熱板的底端可拆卸連接有傳熱管,所述傳熱管的末端連接有導熱硅膠片,所述導熱硅膠片粘貼在井室設備的表面,以實現相變材料層與井室設備之間的傳熱。
38、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增設傳熱管與導熱硅膠片的定向熱傳導路徑,將相變儲能保溫結構的熱管理能力從井室環境溫度維持延伸至關鍵設備的精準控溫,進一步提升了井室設備的防凍保護效能,同時優化了熱能利用效率。
39、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通過無線通訊模塊交互連接有控制終端,所述控制終端為設置在井室外部的中控機或手機app;在所述控制終端向控制器發出開蓋指令時,所述控制器接收氣體檢測裝置反饋的氣體檢測值并將其與控制器內部設定安全閾值進行比較,當氣體檢測值在設定安全閾值范圍內時,所述控制器向自動鎖具發出開鎖指令,所述自動鎖具開啟,當氣體檢測值超出安全閾值時,所述控制器不向自動鎖具發出開鎖指令。
40、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為:通過設置控制終端,實現對井蓋開蓋的更加智能控制,降低了非授權人員擅自開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