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骨損傷修復醫用材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具備生物降解、光熱效應與離子釋放協同抗菌功能的載銀多壁碳納米管與peg改性聚乳酸復合骨支架的3d打印制備方法。該支架通過引入聚乙二醇(peg)、多壁碳納米管(mwcnt)和銀納米顆粒(agnps),賦予支架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光熱效應和抗菌性能,適用于骨缺損修復和感染性骨缺損的治療。
背景技術:
1、因意外損傷、骨腫瘤、骨質疏松等因素引起的骨缺損問題在臨床上非常常見。然而,當前的骨植入物通常僅能起到臨時替代作用,難以有效促進缺損骨組織的再生與修復。因此,人工骨支架的設計與制備成為解決骨缺損問題的重要研究方向。理想的骨支架不僅需要提供必要的力學支撐,還應具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降解性能,以促進新生骨組織的形成。此外,骨修復過程中,細菌感染是常見的風險,可能導致感染性骨缺損,從而引發植入物的病變和失效。目前,抗生素治療仍是臨床上主要的抗感染手段,但其存在藥物擴散廣泛、毒副作用大、利用效率低和半衰期短等局限性。因此,如何構建具有抗菌功能且能夠促進骨再生的骨支架,成為當前研究的關鍵方向。
2、聚乳酸(polylactic?acid,?pla)因其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骨組織工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然而,pla的力學性能較弱、降解速率難以控制,并且存在一定的細菌感染風險,這限制了其作為骨支架材料的應用。為提升pla的適用性,針對其進行改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常見的改性方法包括高分子共混與納米填料增強。
3、在高分子共混方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作為一種生物降解性好、熱穩定性強的高分子材料,與pla復合可有效提高pla的降解速率,使其更適用于骨組織工程。同時,peg在自然環境中可被微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進一步提升了材料的環保性。
4、納米填料增強改性方面,納米材料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性,在生物醫學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某些納米材料在近紅外光(nir)照射下可產生光熱效應,實現精準局部熱療。此外,優化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成分可實現功能分子的可控釋放,進一步增強材料的抗菌性能。多壁碳納米管(mwcnt)因其卓越的機械性能和超高比表面積,可有效增強骨支架的力學性能,并在nir照射下產生光熱效應,賦予支架光熱治療功能。
5、銀納米顆粒(agnps)因其廣譜抗菌性,成為骨支架功能化的重要材料。mwcnt可有效負載agnps,并通過其獨特管狀結構實現銀離子的緩釋,顯著提升抗菌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1、針對現有聚乳酸(pla)骨支架存在的降解速率慢、力學性能不足以及缺乏抗菌功能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生物降解、光熱效應與離子釋放協同抗菌的3d打印聚乳酸復合骨支架的制備方法。本發明通過引入聚乙二醇(peg)、多壁碳納米管(mwcnt)和銀納米顆粒(agnps),賦予支架優異的生物降解性、光熱效應和抗菌性能。具體地,本發明利用熔融沉積成型(fdm)3d打印技術,將pla、peg和載銀多壁碳納米管(mwcnt@ag)復合材料打印成骨支架。多壁碳納米管(mwcnt)作為載體,能夠有效負載銀納米顆粒(agnps),并通過其獨特的管狀結構實現銀離子的緩釋,從而賦予支架長效抗菌功能。在近紅外光(nir)照射下,多壁碳納米管(mwcnt)能夠產生光熱效應,實現局部溫度升高,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和腫瘤細胞。聚乙二醇(peg)的引入顯著提高了支架的生物降解性,使其更符合骨組織工程的需求。本發明提供的3d打印聚乳酸復合骨支架,兼具生物降解性、光熱效應和抗菌性能,適用于骨缺損修復和感染性骨缺損的治療,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2、為了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3、一種具備生物降解、光熱效應與離子釋放協同抗菌功能的載銀多壁碳納米管與peg改性聚乳酸復合骨支架的3d打印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4、1)通過浸漬還原法生成載銀的多壁碳納米管。
5、2)通過溶劑溶劑鑄造法制備pla/peg/mwcnt@ag復合薄膜。
6、3)通過單螺桿擠出機將步驟2得到的復合薄膜制備pla/peg/mwcnt@ag復合絲材。
7、4)采用熔融沉積成型(fdm)3d打印的方式將步驟3)得到的復合絲材制備成3d打印pla/peg/mwcnt@ag復合支架。
8、優選的方案,所述的多壁碳納米管內徑為3-5nm,外徑為8-15nm,長度為5-15μm,純度不低于98%。
9、優選的方案,本發明方法中,步驟1)所述的通過浸漬還原法生成載銀的多壁碳納米管:將3g多壁碳納米管在300ml去離子水超聲分散30min,得到多壁碳納米管分散液;將1.6g硝酸銀加入到100ml去離子水中,在60℃磁力攪拌30min得到硝酸銀溶液;將硝酸銀溶液加入到多壁碳納米管分散液中,超聲分散30min后加入1.2g抗壞血酸在60℃下磁力攪拌3h;5000轉/分鐘的離心轉速和5min的離心時間下,離心分離獲得載銀多壁碳納米管沉淀,用無水乙醇重復離心、洗滌、重懸過程3次后真空干燥,獲得載銀多壁碳納米管(mwcnt@ag)。
10、優選的方案,在本發明方法中,步驟2)所述通過溶劑溶劑鑄造法制備pla/peg/mwcnt@ag復合薄膜:將85wt%-97.5wt%pla溶解于二氯甲烷中,并在40℃下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1小時,得到pla溶液。將2.5wt%-15wt%的peg溶解于pla溶液中。然后在40℃下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1小時,得到pla/peg混合溶液。將pla/peg/mwcnt@ag混合溶液的2wt%-6wt%的mwcnt@ag粉末在二氯甲烷中超聲分散30min后加入到pla-peg混合溶液中,40℃下使用磁力攪拌器攪拌2-3小時,得到pla/peg/mwcnt@ag混合溶液。將混合溶液置于托盤中,在室溫下干燥12小時,使溶劑揮發,得到pla/peg/mwcnt@ag復合薄膜。
11、優選的方案,所述的peg分子量為1000。
12、優選的方案,發明人發現,peg含量過少時,促進骨支架的降解速率不明顯,而peg過多時,會降低骨支架的力學性能。
13、優選的方案,發明人發現,mwcnt@ag含量過少時,促進骨支架的抗菌性能不明顯,mwcnt@ag含量過多時,會降低骨支架的生物學性能。
14、優選的方案,在本發明方法中,步驟3)所述通過單螺桿擠出機制備pla/peg/mwcnt@ag復合絲材:將pla/peg/mwcnt@ag復合薄膜干燥并剪碎成片狀材料,在50℃環境下干燥12-24小時。干燥的片狀材料使用單螺桿擠出機制備用于熔融沉積成型(fdm)3d打印的復合絲材。單螺桿擠出機的擠出段溫度設置為165-170℃,塑化段溫度為170-180℃,通過控制擠出速度和牽引速度獲得平均絲徑1.65-1.85mm的絲材。
15、優選的方案,在本發明方法中,步驟4)所述采用熔融沉積成型(fdm)3d打印的方式制備3d打印pla/peg/mwcnt@ag復合支架:fdm技術的關鍵參數包括:噴嘴尺寸0.2-0.4mm、層高0.1-0.2mm、打印速度20-40mm/s、擠出溫度180-210°c、打印平臺溫度40-60℃以及100%的填充率。
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通過引入聚乙二醇(peg),顯著提高了聚乳酸(pla)支架的降解速率,使其更符合骨組織工程的需求。
18、多壁碳納米管(mwcnt)在近紅外光(nir)照射下產生光熱效應,賦予支架光熱治療功能。該功能能夠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為骨缺損修復和感染性骨缺損的治療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19、多壁碳納米管(mwcnt)作為載體,能夠有效負載agnps,并通過其獨特的管狀結構實現銀離子的緩釋,從而顯著提升支架的抗感染能力,有效預防和治療骨缺損修復過程中的細菌感染。
20、多壁碳納米管(mwcnt)的引入顯著增強了支架的力學性能,提高了支架的拉伸強度和壓縮強度,使其更適用于骨缺損修復。
21、通過fdm?3d打印技術和溶劑鑄造法相結合,制備工藝簡單,易于大規模生產。該工藝不僅能夠精確控制支架的孔隙結構和力學性能,還能夠實現復雜形狀的個性化定制,滿足不同患者的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