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氣泵的,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變風道充放氣泵。
背景技術:
1、氣泵作為氣體壓力能轉換的核心裝置,其技術發展始終圍繞功能集成化與場景適配性展開。早期氣泵(如奧托·馮·格里克真空泵)僅實現單一充氣或放氣功能,后逐步衍生出容積式、速度式等多類型產品,應用領域擴展至工業、醫療及消費電子等場景。近年來,隨著智能可穿戴設備與戶外用品的功能升級,傳統氣泵架構面臨新的技術挑戰。
2、例如對于充氣墊等充氣產品,充氣產品本體內除了開設有內腔外,目前在其表面還開設有若干通風孔,其中內腔與通風孔為相互獨立的供氣通道,內腔用于使充氣墊膨脹,通風孔則用于在表面形成通風結構,如此,以有效改善使用者的體驗感。
3、然而,對于此類具有不同充氣需求的充氣產品,現有技術普遍采用分體式氣泵架構,例如對于充氣墊本體內腔使用高壓氣泵進行充放氣,對于通風孔通道則配置其他獨立氣泵,因此需要配備起碼兩個獨立氣泵才能滿足目前的充氣產品的使用需求。有鑒于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提出了本申請的通過單電機便可控制不同風道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通過單電機便可控制不同風道,以滿足目前充氣產品具有不同充氣需求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
2、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3、一種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包括:
4、泵體,所述泵體開設有泵腔及均與所述泵腔連通的第一風口、第二風口及第三風口;
5、換向塊,所述換向塊內開設有換向腔,所述換向腔的一側上設置有阻擋面,所述換向塊轉動設置于所述泵腔內,所述換向塊受力轉動時,使得所述第一風口、所述換向腔、所述第二風口依次連通,且所述阻擋面阻隔所述換向腔與所述第三風口,或者使得所述第一風口、所述換向腔、所述第三風口依次連通;及
6、風機,所述風機設置于所述泵腔內,且所述風機位于所述第一風口及所述換向腔之間,所述風機用于帶動氣體從所述第一風口往所述換向腔的方向流動,或者用于帶動氣體從所述換向腔往所述第一風口的方向流動。
7、可選地,所述泵腔包括直通腔體及彎折腔體,所述彎折腔體與所述直通腔體連通,所述第一風口、所述第三風口分別與所述直通腔體的兩端連通,所述第二風口與所述彎折腔體連通,所述換向塊轉動設置于所述直通腔體內。
8、可選地,所述第二風口上設置有泵閥,所述彎折腔體內轉動設置有旋塊,所述旋塊用于受力轉動時,以使所述旋塊推頂或者遠離所述泵閥,當所述旋塊推頂所述泵閥時,以使所述泵閥打開所述第二風口。
9、可選地,所述旋塊包括塊體、弧形圍片及通風網塊,所述弧形圍片的軸向兩端分別與所述塊體及所述通風網塊連接,以使所述塊體、所述弧形圍片、所述通風網塊之間形成一中轉槽,所述中轉槽分別與所述第二風口及所述換向腔連通。
10、可選地,所述通風網塊的側壁上具有兩個間隔分布的凸起部,兩個所述凸起部之間形成一側凹槽,所述旋塊受力轉動時,以使所述側凹槽、兩個所述凸起部中的一個抵接于所述泵閥。
11、可選地,所述換向塊包括換向主體及轉接塊,所述換向主體轉動設置于所述直通腔體內,所述換向腔、所述阻擋面均位于所述換向主體上,所述轉接塊的一端與所述換向主體相卡接,所述轉接塊的另一端依次穿過所述通風網塊、所述塊體以延伸至所述塊體遠離所述中轉槽的一側。
12、可選地,所述旋塊遠離所述中轉槽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旋鈕,所述第一旋鈕從所述泵體的頂側伸出。
13、可選地,所述轉接塊遠離所述換向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旋鈕,所述第二旋鈕位于所述第一旋鈕內側。
14、可選地,所述轉接塊與所述通風網塊之間還設置有一彈簧。
15、可選地,所述直通腔體內還設置有發熱件,且所述發熱件位于所述換向腔及所述風機之間。
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17、通過旋動換向塊,能夠使得第一風口、換向腔、第二風口形成為獨立的風道,或者使得第一風口、換向腔、第三風口形成獨立的風道,因此通過本申請的單個氣泵便可控制不同的風道的通風情況,從而滿足目前充氣產品的不同充氣需求。
1.一種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包括直通腔體及彎折腔體,所述彎折腔體與所述直通腔體連通,所述第一風口、所述第三風口分別與所述直通腔體的兩端連通,所述第二風口與所述彎折腔體連通,所述換向塊轉動設置于所述直通腔體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風口上設置有泵閥,所述彎折腔體內轉動設置有旋塊,所述旋塊用于受力轉動時,以使所述旋塊推頂或者遠離所述泵閥,當所述旋塊推頂所述泵閥時,以使所述泵閥打開所述第二風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塊包括塊體、弧形圍片及通風網塊,所述弧形圍片的軸向兩端分別與所述塊體及所述通風網塊連接,以使所述塊體、所述弧形圍片、所述通風網塊之間形成一中轉槽,所述中轉槽分別與所述第二風口及所述換向腔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風網塊的側壁上具有兩個間隔分布的凸起部,兩個所述凸起部之間形成一側凹槽,所述旋塊受力轉動時,以使所述側凹槽、兩個所述凸起部中的一個抵接于所述泵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塊包括換向主體及轉接塊,所述換向主體轉動設置于所述直通腔體內,所述換向腔、所述阻擋面均位于所述換向主體上,所述轉接塊的一端與所述換向主體相卡接,所述轉接塊的另一端依次穿過所述通風網塊、所述塊體以延伸至所述塊體遠離所述中轉槽的一側。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塊遠離所述中轉槽的一側設置有第一旋鈕,所述第一旋鈕從所述泵體的頂側伸出。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塊遠離所述換向主體的一端設置有第二旋鈕,所述第二旋鈕位于所述第一旋鈕內側。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接塊與所述通風網塊之間還設置有一彈簧。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風道充放氣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通腔體內還設置有發熱件,且所述發熱件位于所述換向腔及所述風機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