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輛控制,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方法及汽車座椅。
背景技術:
1、常規車輛座椅只能進行坐姿的機械調節,對于硬度只能通過座墊泡沫的軟硬以及骨架的強弱來調節,并且在使用過程中無法改變硬度,無法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座椅硬度的需求,并且無法實現在舒適模式柔軟感和運動模式支撐感,無法實現短途和長途駕駛乘坐舒適性切換,另外單硬度座椅無法匹配運動、雪地、沙地等多種駕乘模式,以上問題亟待解決。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方法及汽車座椅,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包括:
3、座墊支撐結構,座墊支撐結構與汽車座椅座墊骨架連接;
4、大氣袋,大氣袋包括第一左氣囊、第一右氣囊和連接通道,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內分別具有氣體容納腔,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的氣體容納腔通過連接通道連通,大氣袋與座墊支撐結構連接;
5、充氣結構和管路,充氣結構包括大氣袋氣閥,大氣袋氣閥通過管路與大氣袋的氣體容納腔連通;
6、控制器和氣泵,控制器分別與大氣袋氣閥和氣泵連接,用于控制氣泵和大氣袋氣閥對大氣袋的氣體容納腔充氣或放氣,以控制汽車座椅座墊相應位置的硬度;
7、壓力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與控制器連接,用于檢測氣體容納腔內的壓力。
8、進一步地,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為柱狀結構或球狀結構。
9、進一步地,充氣后的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至少部分沿著遠離座椅靠背一端的高度向著座椅靠背方向逐漸降低;在連接通道靠近座椅靠背一端與座椅靠背之間,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其高度逐漸趨于水平。
10、進一步地,還包括小氣袋,小氣袋與座墊支撐結構連接,小氣袋包括第二左氣囊和第二右氣囊,第二左氣囊和第二右氣囊分別設置有氣體容納腔,充氣結構包括小氣袋氣閥,小氣袋氣閥通過管路與小氣袋的氣體容納腔聯通,控制器與小氣袋氣閥連接,控制小氣袋氣閥對小氣袋的氣體容納腔充氣或放氣,以控制汽車座椅座墊相應位置的硬度。
11、進一步地,座墊支撐結構分別與小氣袋和大氣袋之間設置有座墊彈性泡沫,在小氣袋和大氣袋遠離座墊支撐結構方向包覆有汽車座椅蒙皮,氣體容納腔內的最大充氣量與座墊彈性泡沫的最大壓縮量相應設置。
12、進一步地,還包括:
13、靠背支撐結構,靠背支撐結構與汽車座椅靠背骨架連接;
14、腰托氣袋,腰托氣袋與靠背支撐結構連接,腰托氣袋設置有多個腰托氣囊,腰托氣囊內具有氣體容納腔,多個腰托氣囊基于人體工學連續的部分疊加設置;
15、充氣結構包括腰托氣袋氣閥,腰托氣袋氣閥通過管路與腰托氣袋的氣體容納腔連通;控制器與腰托氣袋氣閥連接,控制氣泵和腰托氣袋氣閥對腰托氣袋的氣體容納腔充氣或放氣,以控制汽車座椅靠背相應位置的硬度。
16、進一步地,氣體容納腔包括連接軟片,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內的氣體容納腔分別設置有連接軟片,通過對連接軟片高度的設置,限制氣體容納腔在遠離第一座墊支撐結構方向上膨脹的極限距離;
17、氣體容納腔內設置有多個連接軟片,多個連接軟片在遠離座椅靠背方向間隔布置,并基于人體工學設置每個連接軟片的長度;
18、控制氣泵和大氣袋氣閥對大氣袋的氣體容納腔充氣后,連接通道受到大氣袋內的氣壓作用膨脹,其膨脹高度相應的低于連接軟片高度。
19、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方法,應用于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包括:
20、獲取充氣信息和排氣信息,充氣信息和排氣信息分別包括氣泵工作信息和充氣結構中各氣閥的氣閥開度信息;
21、控制器接收充氣信息,根據氣泵工作信息生成氣泵運行指令,根據氣閥開度信息生成氣閥開度指令;
22、氣泵接收氣泵運行指令,根據氣泵運行指令驅動氣泵開始工作;
23、各相應的氣閥接收到相應的氣閥開度指令,根據相應的氣閥開度指令驅動各氣閥開啟至相應的開度,以控制相應的氣體容納腔的充氣速度以及充氣量;
24、控制器接收排氣信息,根據氣泵工作信息生成氣泵停機指令,根據氣閥開度信息生成氣閥開度指令;
25、氣泵接收氣泵停機指令,根據氣泵停機指令驅動氣泵停止工作;
26、各相應的氣閥接收到相應的氣閥開度指令,根據相應的氣閥開度指令驅動各氣閥開啟至相應的開度,以控制相應的氣體容納腔的排氣速度以及排氣量。
27、進一步地,還包括:
28、基于時間和順序對各個氣體容納腔設置充氣和放氣的周期控制策略;
29、控制器根據周期控制策略對各個氣體容納腔進行充氣和排氣,以實現對乘員按摩功能。
30、再一方面,提高了一種汽車座椅,應用上述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
3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在使用過程中可以改變座椅座墊硬度,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座椅硬度的需求,實現在舒適模式柔軟感和運動模式支撐感,實現短途和長途駕駛乘坐舒適性切換,使座椅可以匹配運動、雪地、沙地等多種駕乘模式。
1.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為柱狀結構或球狀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充氣后的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至少部分沿著遠離座椅靠背一端的高度向著座椅靠背方向逐漸降低;在連接通道靠近座椅靠背一端與座椅靠背之間,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其高度逐漸趨于水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小氣袋,小氣袋與座墊支撐結構連接,小氣袋包括第二左氣囊和第二右氣囊,第二左氣囊和第二右氣囊分別設置有氣體容納腔,充氣結構包括小氣袋氣閥,小氣袋氣閥通過管路與小氣袋的氣體容納腔聯通,控制器與小氣袋氣閥連接,控制小氣袋氣閥對小氣袋的氣體容納腔充氣或放氣,以控制汽車座椅座墊相應位置的硬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座墊支撐結構分別與小氣袋和大氣袋之間設置有座墊彈性泡沫,在小氣袋和大氣袋遠離座墊支撐結構方向包覆有汽車座椅蒙皮,氣體容納腔內的最大充氣量與座墊彈性泡沫的最大壓縮量相應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氣體容納腔包括連接軟片,第一左氣囊和第一右氣囊內的氣體容納腔分別設置有連接軟片,通過對連接軟片高度的設置,限制氣體容納腔在遠離第一座墊支撐結構方向上膨脹的極限距離;
8.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方法,應用于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種汽車座椅,其特征在于,應用權利要求1至7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汽車座椅緩解疲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