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開涉及顯示,尤其涉及一種顯示模組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1、隨著顯示領域的飛速發展,各種顯示產品層出不窮,其中液晶顯示面板憑借其功耗較低、制造成本較低等特點被廣泛應用。在一些使用場景中,希望顯示產品的邊框窄,且顯示效果佳。因此,如何縮小顯示產品邊框寬度成為現階段接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1、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顯示模組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用以縮小顯示產品的邊框寬度以及改善顯示效果。
2、第一方面,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顯示模組,包括:
3、第一基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和第二側;
4、背光模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第一側;
5、柔性電路板,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與彎折部,所述第一平直部通過所述彎折部與所述第二平直部連接;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側,所述第二平直部位于所述背光模組遠離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
6、內封膠,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背光模組靠近所述彎折部的一側;所述內封膠與所述柔性電路板、所述第一基板以及所述背光模組均接觸。
7、第二方面,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公開提供一種顯示模組的制備方法,包括:
8、提供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所述背光模組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一側;
9、在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背光模組的一個側面涂上未固化的內封膠;
10、將柔性電路板通過所述內封膠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背光模組連接,其中,所述柔性電路板包括第一平直部、第二平直部與彎折部,所述第一平直部通過所述彎折部與所述第二平直部連接,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側,所述薄膜晶體管的所述第一側和所述第二側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平直部位于所述背光模組遠離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
11、對所述內封膠進行固化處理。
12、第三方面,基于同一發明構思,本公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顯示模組。
13、本公開提供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4、本公開提供了一種顯示模組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其中,顯示模組包括第一基板、背光模組、柔性電路板和內封膠,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層疊設置,柔性電路板的第一平直部與第一基板的第二側連接,彎折至背光模組遠離第一基板的一側。內封膠位于柔性電路板的彎折部靠近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的一側,并且與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均接觸。如此設置,由于內封膠具有一定的可形變能力,可通過壓縮內封膠的寬度,將柔性電路板的彎折部彎折至盡可能靠近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的位置,從而減小柔性電路板彎折占用的空間,有利于實現顯示產品的窄邊框設計;同時,將柔性電路板與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固定連接,提高顯示模組內的連接穩固性,有利于防止柔性電路板翹曲變形;并且,在彎折柔性電路板時,有利于減少對柔性電路板的拉扯,從而防止第一基板、柔性電路板以及背光模組變形,有利于防止顯示模組出現漏光、暗態局部閃爍等不良視效,因而有利于改善顯示模組的顯示效果;此外,內封膠與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均接觸,有利于提高柔性電路板與第一基板和背光模組之間的密封性,防止灰塵、濕氣侵入,提高顯示模組的可靠性。
1.一種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封膠為熱固膠。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向上,所述柔性電路板與所述第一基板不交疊的區域的長度為l1,l1<0.9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0.4mm≤l1≤0.5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位于所述第二區域沿第二方向的至少一側;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柔性電路板的所述彎折部的一側,所述背光模組的所述第一區域的邊緣與所述第一基板的邊緣在工藝誤差范圍內齊平。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背光模組的所述第二區域與所述柔性電路板的所述彎折部的距離為l2,0.2mm≤l2≤0.3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補強層,所述補強層位于所述柔性電路板的所述第一平直部遠離所述第一基板的一側;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0.15mm≤l3≤0.25mm。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顯示模組,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油墨層,所述油墨層位于所述柔性電路板靠近所述背光模組的一側,在所述柔性電路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油墨層與所述補強層至少部分交疊;
11.一種顯示模組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項所述的顯示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