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屬于醫療器械,具體涉及一種單向閥及輸送器。
背景技術:
1、血管介入手術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的一種微創性手術——就是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將特制的導管,導絲等精密器械,通過血管引入人體,對體內病變進行診斷和局部治療。其創傷小,操作簡便,出血少,術后恢復快,使一些不能耐受大手術及耐藥患者得到了治療。是現代醫學發展的新方向。
2、血管介入手術通常條件下需要使用輸送器將器械送入體內指定部位,輸送器的作用之一即是建立從體外到體內的血管通路。管腔與管腔之間存在間隙,需要在術前將管腔間隙中的空氣先排出,以免因過多氣體進入人體血液循環系統導致氣栓。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在輸送器各管腔尾部連接一個軟管,接上三通閥進行排氣操作。當需要排氣時,將三通閥的閥門擰開,利用注射器從魯爾接頭處向管腔中注入生理鹽水,至生理鹽水能夠從管腔出口連續排出時為止,然后將三通閥的閥門關閉,撤回注射器。
3、由于三通閥尺寸通常較小,閥門關閉和打開操作并不方便,并且醫護人員在手術室中需要戴手套操作,此時手指的操作靈活性會下降,各種誤操作可能性增大。如未將閥門擰開,或排氣結束后未將閥門完全關閉,或在此過程中將手套劃破等。誤操作會導致手術時間延長、患者手術風險增加、醫生抱怨等。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至少解決輸送器在術前排氣過程中操作不便的問題。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
2、本申請提出了一種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包括:
3、閥體,所述閥體設有出液口;
4、壓蓋,所述壓蓋與所述閥體相連接,所述壓蓋設有進液口,所述進液口和所述出液口間形成導流通道;
5、導流件,所述導流件設于所述導流通道內,所述導流件包括本體部和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貫穿所述本體部的切口,所述切口用于與所述導流通道相連通;
6、其中,所述導流件具有與部分所述壓蓋相抵接并使所述切口處于關閉狀態的第一狀態,所述導流件還具有在外力作用下與部分所述壓蓋相分離并使所述切口處于打開狀態的第二狀態。
7、根據本申請的單向閥,通過在導流件的本體部上設置切口,當無液態介質作用于本體部時,或當液態介質沿出液口朝向進液口的方向的作用于本體部時,本體部與部分壓蓋相抵接并使切口處于關閉狀態,從而使導流通道處于第一狀態,防止有液態介質通過出液口流向進液口,當液態介質沿進液口朝向出液口的方向作用于本體部時,本體部能夠發生形變并使切口處于打開狀態,從而通過打開后的切口連通進液口和出液口,以實現導流通道的導通,進而實現單向閥的單向導通作用。當需要對輸送器的內腔進行排氣時,可將單向閥的出液口與輸送器的內腔相連通,并通過進液口向輸送器的內腔中輸入液態介質,從而將輸送器的內腔中的氣體排出,直至輸送器的內腔中排出連續不間斷的液態介質時,表明輸送器的內腔中的氣體全部排出,進而可通過輸送器輸送介入器械。
8、另外,根據本申請的單向閥,還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術特征:
9、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本體部朝向所述壓蓋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凹槽,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所述切口的投影處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投影范圍內。
10、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本體部背離所述壓蓋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凹槽,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所述切口的投影處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投影范圍內,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投影面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投影面積。
11、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導流件為橡膠件或硅膠件。
12、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壓蓋包括相連接的壓蓋本體和止擋件,所述止擋件設于所述導流通道內,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與所述止擋件相抵接。
13、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止擋件包括止擋塊,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與所述止擋塊相抵接,且所述止擋塊覆蓋至少部分所述切口。
14、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止擋件包括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本體部位于所述切口長度方向兩側的部分結構相抵接。
15、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擋部包括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止擋部包括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切口的長度方向相平行,沿所述壓蓋朝向所述閥體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間的間距尺寸逐漸減小,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夠發生形變并擠壓所述本體部,并使所述切口處于打開狀態。
16、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分別以可轉動的方式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另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本體部相貼合的第一支撐面,所述第二止擋部的另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本體部相貼合的第二支撐面。
17、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壓蓋本體設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導流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與所述第一止擋部背離所述導流件的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與所述第二止擋部背離所述導流件的表面相抵接。
18、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壓蓋本體朝向所述導流件的端面設有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槽,所述單向閥還設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且用于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對所述第一轉軸和所述第二轉軸進行限位。
19、本申請的第二方面還提出了一種輸送器,所述輸送器包括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單向閥,所述輸送器還包括輸送件,所述輸送件的內部形成有輸送腔,所述單向閥設于所述輸送件的外側壁,且所述單向閥的出液口與所述輸送腔相連通,其中,所述單向閥與所述輸送件為分體式結構且相連接,或者,所述單向閥與所述輸送件為一體式結構。
20、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輸送器還包括手柄和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的近端與所述手柄相連,所述輸送器至少遠端設置在所述手柄內,所述輸送器的遠端與所述外鞘管的近端連接,使所述輸送腔與所述外鞘管的內腔連通。
21、上述說明僅是本申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申請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申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本申請的具體實施方式。
1.一種單向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朝向所述壓蓋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凹槽,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所述切口的投影處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投影范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部背離所述壓蓋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凹槽,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所述切口的投影處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投影范圍內,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投影面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投影面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件為橡膠件或硅膠件。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包括相連接的壓蓋本體和止擋件,所述止擋件設于所述導流通道內,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與所述止擋件相抵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件包括止擋塊,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與所述止擋塊相抵接,且所述止擋塊覆蓋至少部分所述切口。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件包括第一止擋部和第二止擋部,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分別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所述導流件處于所述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本體部位于所述切口長度方向兩側的部分結構相抵接。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擋部包括第一支撐板,所述第二止擋部包括第二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撐板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切口的長度方向相平行,沿所述壓蓋朝向所述閥體的方向,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間的間距尺寸逐漸減小,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夠發生形變并擠壓所述本體部,并使所述切口處于打開狀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分別以可轉動的方式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所述第一止擋部的另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本體部相貼合的第一支撐面,所述第二止擋部的另一端設有用于與所述本體部相貼合的第二支撐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本體設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導流件處于第一狀態時,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與所述第一止擋部背離所述導流件的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與所述第二止擋部背離所述導流件的表面相抵接。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單向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壓蓋本體朝向所述導流件的端面設有第一安裝槽和第二安裝槽,所述第一止擋部的一端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第一安裝槽,所述第二止擋部的一端設有第二轉軸,所述第二轉軸以可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第二安裝槽,所述單向閥還設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壓蓋本體相連接,且用于沿所述導流通道的軸向對所述第一轉軸和所述第二轉軸進行限位。
12.一種輸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單向閥,所述輸送器還包括輸送件,所述輸送件的內部形成有輸送腔,所述單向閥設于所述輸送件的外側壁,且所述單向閥的出液口與所述輸送腔相連通,其中,所述單向閥與所述輸送件為分體式結構且相連接,或者,所述單向閥與所述輸送件為一體式結構。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輸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器還包括手柄和外鞘管,所述外鞘管的近端與所述手柄相連,所述輸送件至少遠端設置在所述手柄內,所述輸送件的遠端與所述外鞘管的近端連接,使所述輸送腔與所述外鞘管的內腔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