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生活電器,具體涉及出風嘴結構及吹風機。
背景技術:
1、吹風機大多數是在吹風機主體上設置單個環形通道出風口,出風面積較小,風量低,干發速度低,需要更長的吹風時間,影響用戶使用。
2、相關技術公開了一種吹風機,包括:吹風機主體和風嘴,吹風機主體內形成有供氣流流通的風道;風嘴配接在吹風機主體上,以封堵風道,風嘴上設置有多個環形的出風口,出風口與所述風道相連通。
3、但該相關技術中多個環形的出風口相鄰設置,實際相當于增加了出風口的寬度,導致風速降低,進而影響風量,無法實現快速干發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1、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出風嘴結構及電吹風,以解決相關技術的吹風機無法實現快速干發效果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出風嘴結構,包括:
3、出風嘴,所述出風嘴具有間隔且同圓心設置的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所述第一環形出口和所述第二環形出口間隔設置且具有預定間距。
4、有益效果:出風嘴吹風時,空氣會從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吹出,通過設計兩個出風通道,第一環形出口和所述第二環形出口間隔設置且具有預定間距,與相關技術相比,可有效提升風量及風速,實現快速干發效果。
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環形出口的內徑為rb1,所述第二環形出口的外徑為rd,l1=rb1-rd,l1≥2mm。
6、有益效果:出風嘴吹風時,空氣從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吹出,通過設計兩個出風通道,且第一環形出口的內徑為rb1,第二環形出口的外徑為rd,l1=rb1-rd,l1≥2mm,也即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之間的間距大于等于2mm,與相關技術相比,可有效提升風量及風速,實現快速干發效果。
7、經驗證,當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之間的間距小于2mm時,第二環形出口僅相當于增加了第一環形出口的寬度,會降低風速。
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環形出口的外徑為rd,出風嘴結構包括發熱體,所述發熱體包括第一發熱絲,所述第一發熱絲呈波浪狀,所述第一發熱絲的最外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a,所述第一環形出口的外徑為rb,l2=ra-rb,-2mm≤l2≤3mm。
9、有益效果:通過使-2mm≤ra-rb≤3mm,可有效提升第一環形出口氣流的增壓效果,并減少氣流損失。經驗證,當ra-rb<-2mm時,也即第一環形出口的外徑與第一發熱絲的最外側所在圓之間的距離較大,第一環形出口的熱氣流損失較大,熱交換效率低;當ra-rb>3mm時,第一環形出口的外徑與第一發熱絲的最外側所在圓之間的距離較大,會導致第二環形出口的外徑與第一發熱絲的最外側所在圓之間的距離更大,因此會導致第二環形出口的出風效果降低。
1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發熱絲的最內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c,l3=rc-rd,0mm≤l3≤6mm。
11、有益效果:通過使0mm≤rc-rd≤6mm,也即第一發熱絲的最內側所在圓的直徑與第二環形出口的外徑之間的差在0-6mm之間,可以有效加大出風面積的同時,提高熱氣流交換效率。
12、經驗證,當l3小于0時,第二環形出口的出風效果降低;若l3大于6mm,則導致熱氣流交換效率低,影響吹風機吹風效果。
13、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發熱絲的波形高度為h1,4mm≤h1≤7mm。
14、有益效果:第一發熱絲的波形高度在4mm至7mm之間,與空氣的熱交換效率高,可以使得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均能吹出熱風。
1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發熱體包括圓筒形支架,所述第一發熱絲靠近所述圓筒形支架內壁設置。
16、有益效果:圓筒形支架的設置便于安裝第一發熱絲。
17、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圓筒形支架內設置有多個隔板,所述隔板與所述圓筒形支架內壁接觸的部位設有第一過線槽,所述第一發熱絲卡設于所述第一過線槽中。
18、有益效果:隔板的設置便于對第一發熱絲進行安裝固定。
19、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發熱體還包括第二發熱絲,所述第二發熱絲設于所述第一發熱絲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一發熱絲間隔設置。
20、有益效果:第一發熱絲和第二發熱絲的設置可以提升對空氣的加熱效率,快速提高溫度較高的熱風。
2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發熱絲呈波浪狀,所述第二發熱絲的最內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e,l4=rd-re,0mm≤l4≤6mm。
22、有益效果:通過使0mm≤rd-re≤6mm,可以有效加大出風面積的同時提高熱氣流交換效率。
23、經驗證,當rd-re<0時,第二環形出口的出風效果降低;當rd-re>6mm時,熱氣流交換效率低,影響吹風機的熱風效果。
24、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發熱絲的波形高度為h2,4mm≤h2≤7mm。
25、有益效果:第二發熱絲的波形高度在4mm至7mm之間,與空氣的熱交換效率高,與第一發熱絲配合,可以使得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均能吹出熱風。
2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隔板還設有第二過線槽,所述第二發熱絲卡設于所述第二過線槽中。
27、有益效果:第二過線槽的設置便于對第二發熱絲進行安裝固定。
2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環形出口的寬度為c1,所述第二環形出口的寬度為c2,2mm≤c1≤2.5mm,2mm≤c2≤2.5mm。
29、有益效果: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的寬度均比較小,可以提高出風速度,第一環形出口與第二環形出口配合可以提高出風量。
3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嘴結構還包括風筒外殼,所述風筒外殼內形成有出風通道,所述發熱體設于所述出風通道,所述出風嘴連接于所述風筒外殼的一端。
3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嘴結構還包括發熱體支架,所述發熱體支架卡接于所述風筒外殼內,所述發熱體設于所述發熱體支架中。
32、第二方面,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吹風機,包括:所述的出風嘴結構。
33、有益效果:該吹風機由于第一環形出口和第二環形出口之間具有預定間距,與相關技術相比,可有效提升風量及風速,實現快速干發效果。
1.一種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出口(301)的內徑為rb1,所述第二環形出口(302)的外徑為rd,l1=rb1-rd,l1≥2m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環形出口(302)的外徑為rd,所述出風嘴結構包括發熱體(2),所述發熱體(2)包括第一發熱絲(201),所述第一發熱絲(201)呈波浪狀,所述第一發熱絲(201)的最外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a,所述第一環形出口(301)的外徑為rb,l2=ra-rb,-2mm≤l2≤3mm。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發熱絲(201)的最內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c,l3=rc-rd,0mm≤l3≤6m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發熱絲(201)的波形高度為h1,4mm≤h1≤7mm。
6.根據權利要求3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體(2)包括圓筒形支架(203),所述第一發熱絲(201)靠近所述圓筒形支架(203)內壁設置。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筒形支架(203)內設置有多個隔板(204),所述隔板(204)與所述圓筒形支架(203)內壁接觸的部位設有第一過線槽,所述第一發熱絲(201)卡設于所述第一過線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體(2)還包括第二發熱絲(202),所述第二發熱絲(202)設于所述第一發熱絲(201)的內側,并與所述第一發熱絲(201)間隔設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發熱絲(202)呈波浪狀,所述第二發熱絲(202)的最內側所在圓的直徑為re,l4=rd-re,0mm≤l4≤6mm。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發熱絲(202)的波形高度為h2,4mm≤h2≤7mm。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4)還設有第二過線槽,所述第二發熱絲(202)卡設于所述第二過線槽中。
12.根據權利要求1至5、7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形出口(301)的寬度為c1,所述第二環形出口(302)的寬度為c2,2mm≤c1≤2.5mm,2mm≤c2≤2.5mm。
13.根據權利要求3至5、7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嘴結構還包括風筒外殼(1),所述風筒外殼(1)內形成有出風通道,所述發熱體(2)設于所述出風通道,所述出風嘴(3)連接于所述風筒外殼(1)的一端。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出風嘴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風嘴結構還包括發熱體支架(4),所述發熱體支架(4)卡接于所述風筒外殼(1)內,所述發熱體(2)設于所述發熱體支架(4)中。
15.一種吹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